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歐盟PF7研討會 21日法學院盛大展開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陳起行教授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計畫成為政大首例,成功參與第七期歐盟科研架構計畫團隊(Framework Program,FP),初步研究成果將於21、22兩日,於綜合院館北棟13樓會議室舉辦 「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研討會,內容豐富,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計畫主持人陳起行表示,本研討會邀請台灣、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主要目的為促進生物辨識之技術、倫理與法規範層面,提供各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和官員一個對話平台。

陳起行說,加入歐盟FP7團隊可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萊布尼茲法學研究中心、義大利CSSC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及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合作,組成跨國團隊研究。「這個經驗非常難得。」除陳起行外,本計畫尚包括法學院劉宏恩、劉定基老師兩位協同主持人。

談及研究目標,陳起行以美國知名超市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為例,這家著名企業曾以專業技術追蹤顧客曾購買的所有物品,表面上似乎能為消費者更快速掌握消費清單,「但仔細一想,這讓我們隱私權全都攤在陽光下。」這也讓他反思,生物辨識科技雖然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經常逾越隱私權管理界限、倫理規範等問題。

陳起行指出,生物識別技術的優點在於更安全、更可靠,其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它要求用戶本人親自出現在識別現場,而且操作時不用攜帶識別標識或記憶密碼,非常簡便。但其也因具有侵入性,並且可能危及個人隱私、致使個人身分遭竊。

陳起行說明目前學界關注問題,在於個人隱私問題,包括個人生物特徵資訊是否遭到不當使用、竄改或遭罪犯偷竊販賣、複製,又或者未經個人同意即授權由政府或企業加以使用等議題。因此他以生物辨識科技及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衝突為題,期盼透過研究、專家討論,在高科技及隱私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生物辨識科技在之應用在全球已是熱門話題,但萬能技術與個人隱私安全的衝突將如何找到中間值,亦是引人關注的焦點。陳起行期待,21日揭開序幕的研討會能為本次研究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本次研討會將全程以英文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