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政大法學院院訊第七期




<薪傳講座>公益律師黃怡騰 最難忘政大校歌

法律系友黃怡騰分享人生成長歷程,感謝政大「惠我良多」。攝影/謝憲德
----------------------------------------------------------------------------------
【祕書處訊】由第40屆畢業校友聯誼會主辦「薪傳講座」,16日第二場邀請法律系友、中央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怡騰分享人生經歷。擔任執業律師多年,也積極投身公益服務的他,回首成長歲月,最感謝政大的良師、益友和學風,不僅讓他增長知識,也結交了一輩子的好友,而政大校歌精神更給他許多啟示,「是我人生的方向盤和指標」。

黃怡騰說,政大校歌起頭「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不僅是從事政治、商業工作的人,法律也和眾人之事有關。他勉勵法律人「要身正、要意誠,要有服務的精神,要有豐富的智能」,正是校歌的教誨。

民國65年進入政大法律系,當年政大法律首開全國之先分組招生,黃怡騰唸的是財經法組,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班,民國77年又考上博士班,一路都在政大求學,讓他對母校充滿回憶,更充滿感情。

翻開大一文化盃舞蹈比賽和合唱比賽的照片,至今仍然讓他難忘;明理杯辯論比賽更是風光,當年法律系還是全校冠軍。運動方面成績也很優秀,無論籃球、拔河都很投入,而來自金門、經常笑稱自己「游泳過來」的黃怡騰更是健將,和幾位僑生同學組隊參加400公尺混合接力,打破校運紀錄,「到今天獎牌都還留著」。

除此之外,黃怡騰也參加學生代聯會,擔任活動組長,當時的公關組長是晚他一屆的現任立委吳育昇。

回顧政大生活,黃怡騰感謝許多老師的教導,包括劉鐵錚、陳長文、陳煥生、林騰鷂、賴源河、林菊枝、劉興善、蘇永欽...每一位老師的學養和風範,都是自己的榜樣。碩博班期間,馬英九和蔡英文兩位老師,也都讓他獲益良多。

碩士班期間通過高考,取得律師資格,秉持執業律師是服務社會和實踐公義的跳板,黃怡騰畢業後投身律師至今,特別喜愛受理刑事案件,協助平白遭受冤屈的人獲得法律援助。他說,法律工作很辛苦,然而聽到當事人一句「黃律師,謝謝你」,就是最快樂的時刻。

善用法律專業,黃怡騰更積極投身公益,在蘇永欽老師的介紹下,他長期投入消費者保護基金會擔任義務律師,促進建立消費者保護意識,改善消費環境。有趣的是,期間主持消基會記者會的照片被選上國中社會教科書插圖,還是自己女兒發現,讓他一度自豪可以名流千史,「不過後來改版就沒有了」。

因為擔任消基會秘書長,他也曾以公正人士身分,被邀請參與公共工程勞務採購案招標評審,並見證過程中各廠商暗地角力的手法,他感慨社會怎麼總有些黑暗力量,讓光明面失去光澤,也勸勉法律系學弟妹,一定要「明辨是非」,只要不是對的,一定要「斷然拒絕」。

歷經金門砲彈烽火成長,高中後隻身來台求學奮鬥,黃怡騰哽咽,「外島來的人,起步比台灣人落後一輩子」,但也是這樣的背景,讓他抱持要急起直追的意念。黃怡騰說,當律師創業的時候,連加入律師公會的入會費都沒有,還是當時女友、現在太太支持,但他一心想著要倍加努力,唯一的本事就是要認真、專心辦案,果然搏得肯定口碑,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黃怡騰的同班同學、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惟龍肯定,黃怡騰持續進修保持專業,又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服務,是很多法律人學習的對象。黃怡騰則說,「從事公益,是終身不悔的志業,從事法學研究,是永遠的樂趣」,期勉學弟妹都能掌握法律人的功能和角色,積極貢獻社會。

2010薪傳系列講座後續還有五場次,分別安排各行各業畢業30年優秀校友分享人生智慧與經驗,各場次都開放政大師生與社會大眾自由入座,講座內容也將上傳「政大演講網」。
----------------------------------------------------------------------------------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惟龍肯定黃怡騰秉持專業投身公益,是法律人的典範。攝影/謝憲德
----------------------------------------------------------------------------------
薪傳講座安排畢業30年校友分享成長故事,年輕在校生與社會大眾都從政大人身上學習人生智慧。攝影/謝憲德
----------------------------------------------------------------------------------

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演講 反思智慧財產權制度

夏威夷大學教授Debora Halbert(左)與法學院長方嘉麟合影。照片提供/法學院
----------------------------------------------------------------------------------
【法學院記者吳佩凌報導】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地,反全球化運動亦在各地成形,法科所與財法中心13日邀請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分享國際間對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反動與省思。

Halbert教授現任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政治學系主任,專長為公共政策、智慧財產權之制度分析及政治經濟學等領域,著有智慧財產相關文章數十篇及〉《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s of Expanding Ownership Rights and 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與《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兩本專書。

Halbert教授指出,過去智慧財產權是規範特定產業的法律,但近年來智財權在生命醫學、網際網路、電腦軟體及原住民文化等領域,不斷擴張保護範圍,一般人生活和智財權制度密切關聯。

另外,科技的發展也讓使智財權制度受到新的挑戰,他舉例,以娛樂產品的消費而言,現在多數消費者以下載檔案獲得娛樂資訊,自行前往商店購買CD或VCD之人逐漸變少,「這就是科技改變人類行為並為智財權制度帶來挑戰的例子之一。」

就國際的觀點而言,Halbert教授表示,任何國家一旦成為國際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會員國,都必須簽署與貿易有關的智財權協定(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但「TRIPs規範未必對各國經濟發展均有正面助益,因此國際間逐漸形成一股抵抗智財權制度的社會運動」。

抵抗智財權制度的社會運動如何面對WTO及TRIPs規範的新自由全球化(neo-liberal globalization)趨勢?Halbert以哈伯瑪斯的新社會運動(new social movement)理論解釋,認為這股反動力量未來可能產生兩個走向:包括TRIPS仍存,但內容有極大變革;或出現超越法律的抵抗浪潮,透過公民討論及社會運動,提出取代WTO及TRIPs之道。

Halbert教授的演講引起熱烈迴響,資科系教授胡毓忠、法律系教授陳起行、助理教授張冠群、沈宗倫、李治安、陳貞如等人,分別提出政府資助的研發成果歸屬、智財權替代機制、生醫產業創新誘因、TRIPs對各國的基本要求、抵抗智財權運動的未來、智財權法與貿易法關連、中國大陸的智財制度發展等問題,Halbert也肯定政大師生對智財權議題的關注與深度。

演講主辦人、法科所助理教授李治安表示,法學院近期舉辦多場資訊與法律專題講座,講者來自電子工程、資訊科學及政治學等各領域,可見資訊法及智財權法所具備跨領域本質,「未來政大法學院將繼續以科際整合的角度深耕發展」。

資科系雙修法律系的沈柏君表示,透過Halbert教授分享,帶領他跳脫傳統教科書架構,「從不同面向去思考智慧財產權制度,非常有收穫」,也希望未來能多舉辦鼓勵批判思考的講座活動。
----------------------------------------------------------------------------------
夏威夷大學教授Debora Halbert與法學院師生合影。照片提供/法學院
----------------------------------------------------------------------------------

反思智慧財產權制度 夏威夷教授13日分享

【法學院記者詹義豪報導】為培育學生智慧財產學能,進而組成智慧財產團隊,法學院13日邀請美國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蒞臨,以「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反動與省思」為題進行演講。

Halbert教授為美國頂尖學者,畢業於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政治學博士,曾任美國奧特本學院(Otterbein College)歷史學與政治學系系主任,現任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政治學教授,擅長公共政策、法律與社會等領域。著有智慧財產相關文章數十篇及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s of Expanding Ownership Rights and 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與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兩本專書。

本場演講將在13日上午10點,於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行,歡迎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法學院國際論壇 6日探討勞動契約法制議題

【校訊記者吳柏萱報導】經濟全球化帶來勞動生活的強烈衝擊,勞動契約法制的變革成為東亞各國勞動法學的核心議題。政治大學法學院暨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6-7日舉辦「勞動契約法制化?觀點與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德國、日本與韓國法學相關學者,交換各國勞動契約法制改革經驗。

主辦人、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經濟全球化下,企業的競爭帶來勞資雙方的矛盾,也帶來國際間共同勞動契約問題。「一方面想保護勞工,但過度保護勞工,可能導致企業撤資。」透過國際論壇討論台灣與日、韓、中國間勞動契約法,希望獲得共同方向。

林佳和舉「派遣勞工」為例,就是亟待解決的新興議題。日本的派遣勞工因為不敢回家過年,去年冬天占據東京日比谷公園,造成日本社會的震撼;韓國勞工也在近幾年多次大罷工,反對政府沒有周全的派遣規範。台灣目前派遣勞工將40萬人,我國法律也沒有任何保護,「沒有辦法應付現實的問題。」

林佳和說,現在在台灣找工作,每三個工作機會中,就有一個屬於派遣性質,然而法律卻沒有規範,「如果法學界不趕快把這個漏洞補起來,未來將影響深遠!」

這場國際論壇將以德國法制內容為主軸,全程以德文進行,四場專題研討議題包括勞動契約法治化的基本問題、日本勞動契約法、韓國定期契約與勞動派遣法暨其改革討論、台灣社會行動者眼中的勞動契約法改革等。

論壇6日開幕當天邀請德國在台協會文化參事Sven Meier與DAAD德國國際學術交流總署主任Stefanie Eschenlohr出席,會議期間共有15位來自德國、日本、韓國與台灣學者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