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法科所舉辦性別跨領域教學與研究工作坊

法科所舉辦性別跨領域工作坊,現場討論熱烈。  攝影/江可捷
----------------------------------------------------------------------------------
【法學院記者李鍇仲報導】由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主辦的「性別跨領域工作坊」,1月18日在法學院會議室舉行。現場邀集相關教學與研究的資深工作者,藉由跨領域的多元對話,匯流經驗與理論,思考台灣性別議題的障礙與可行的調整方案。全場參與師生感覺意猶未盡,相約近期再續討論。

法學院表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推動十多年,近幾年已經逐漸奠定基礎,形成社會共識,然而此時也來到新的轉捩點:由過去推動兩性平等知識,到現在發展為將既有的知識轉化為創造與改變社會的智能。政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因而委託法科所協助成立「性別跨領域工作坊」,並邀請具多年女權運動經驗的陳惠馨教授負責規劃。

工作坊邀請包括高師大、清大、屏教大、彰師大、臺師大、台大、國防醫學院、交大等相關領域共同參與,政大法學院、英文系、社會系等跨院系師長也共襄盛舉。

陳教授肯定,工作坊從文學、法學、科學、醫學、社會、政治與歷史等不同角度切入,各學者共同找出具通用價值的教學研究方法,將能使教學與研究能更緊密結合,同時產生一個以「本土」為主體,讓研究者與教學者可以尊敬信賴的系統或模型。
性別跨領域工作坊由法科所教授陳惠馨(中)規劃。 攝影/江可捷
----------------------------------------------------------------------------------
教學研究以外,陳教授也希望「性別跨領域工作坊」效應持續發酵,讓大家共同來尋找造成性別刻板印象與思維的文化深層因素。工作坊主持人政大英文系胡錦媛教授也說,如果能從校園開始,增加多數人對於性別平等議題的敏銳度,社會才更能發現並正視生活中如醫學、科技、政令等看似中立其實卻「性別化」的現象,兩性平等也才有機會實現。

性別跨領域工作坊全程討論約五小時,教師們相約近期還要再辦聚會,繼續討論,期待讓改變的力量持續發酵。
跨校跨領域學者在性別跨領域工作坊充分對話,激發許多新想法。                       攝影/江可捷
----------------------------------------------------------------------------------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智財藍海策略展成果 法律系陳起行規劃台灣法律資料庫整合系統

法律系教授陳起行(右)與研發長周麗芳合影。 照片提供/研發處
----------------------------------------------------------------------------------
【研發處訊】國立政治大學推動智財藍海策略,法律系教授陳起行完成「台灣法律資料庫整合系統」計畫,盼由政大帶頭,建置永續經營之台灣法律資料庫及使用系統,並協助其他機構進行機構典藏,達到資源共享的目標。

相較於美國市場導向法律資料庫發達,台灣政府機關資料庫相當完整,一般民眾也都可使用,但卻資料分散、不時也會出現網路塞車等問題,該計畫預計分三層次工作,目標落實未來台灣法律資訊整合。

陳起行表示,法律資訊很重要,但目前卻分散在各個地方,因此首先要先建立單一平台。這項計畫預計將政府數位文獻在政大同步備份,並透過國家實驗室所提供的高速網路,將部分民眾的檢索需求疏散至政大,以舒緩網路壅塞的情況。陳起行強調,透過政大提供的機構典藏窗口,大眾可以更便利使用資訊,也不需要擔心資料庫毀損,同時可協助其他單位進行內部機構典藏,落實資料庫永續經營。

至於第二層次,則要整合台灣法律資訊系統,並加入電子出版與授權機制。陳起行表示,未來整合系統不只是利用平台,也是一個出版平台,透過社群經營,便利資訊找尋、利用及加值。

陳起行指出,這項計畫不只要帶動資料整合,更希望推動一般人更接近司法。因此第三層次則希望引進電子治理機制,建立跨領域的對話平台,促進有深度的辯論,並讓一般民意在平台上發聲。陳起行強調,此計畫可以說是一個新法律典範的實驗,期望在網路變動快速、社會脈絡豐富發展過程中,藉由這個平台,也能讓法律更豐富化,並拉近與人民的距離。

陳起行說,現階段正在建立方法論,待技術、社群集營等發展成熟後,將可提供其他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參考。他強調,這項計畫需要各領域師生參與,共同協助推動跨領域整合,絕非個人或單一系所可獨力完成。他也相信由政大示範,展現這個平台的價值之後,其他學者專家也會願意共同努力。

研發長周麗芳表示,政大近年積極推動智財藍海策略,希望透過相關教師的知識及專長,協助政大和其他學校,找出具效率、合理的解決方案。她也期待陳教授能持續協助學校推動數位教材、數位典藏等智財相關議題。同時期待未來能進一步開發出服務模式,並複製成功經驗,嘉惠其他學校。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莫勒法學院(Indiana University Maurer School of Law)「夏日學程」(Summer Law Institute)訊息公告

【法學院訊】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莫勒法學院(Indiana University Maurer School of Law)即將舉辦「夏日學程」(Summer Law Institute)課程,此學程可選讀6-8學分,若將來申請進入IU的LL.M.就讀,可抵免LL.M.學分。此外,還有參訪美國法律實務及政府機關的機會。

廖元豪老師認為,這很值得鼓勵英文程度較佳的學生去體驗,「我認為可鼓勵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班)去,甚至認為許多大學部三、四年級學生,也可以去試試。」相關資訊也轉給許多同學,據了解,已有法科所的同學提出申請。

廖元豪老師表示,雖然本院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莫勒法學院尚未正式簽約,「但IU Law已經在這個夏日學程的申請程序上,把我們列為”Summer Law Institute Partner Universities”。對於政大(不限法律系)的學生而言,好處是可以免除「推薦信」與「成績單」之要求」。廖元豪更進一步解釋,只要政大法學院的老師願意推薦,學生僅需將推薦老師的名字列出,「IU會回頭來跟我們confirm這個申請人是否被推薦(包括其英文程度)」,若通過申請,便可前往印第安那大學莫勒法學院修讀「夏日學院」(Summer Law Institute)課程。

IU Maurer Summer Institute.pdf 可於此網頁瀏覽下載http://www.law.indiana.edu/degrees/graduate/doc/SummerLawInfo.pdf


----------------------------------------------------------------------------------
申請資訊請參見以下網址http://www.law.indiana.edu/degrees/graduate/doc/SummerLawApplication.pdf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姚瑞光教授 法律人的典範

姚瑞光教授。                 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沈祺雲、謝孟釗報導】民國30年代,政治大學還被稱為中央政治學校,校址還在四川重慶而不是台北,學校經費還來自國民黨的時代,政大內沒有磚瓦建築,只有一幢幢茅舍,從校長蔣中正到所有學生都住茅草屋;沒有上下課鐘聲,只有不時傳來的敵軍轟炸;沒有寒暑假期,只有繁重的課業;學生躲藏防空洞時,還能聽到法律系學生斷續複習德文、日文的聲音。

在如此艱苦的求學環境中,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今政大法律系前身)第十期畢業生,包括前司法院大法官姚瑞光和他的八位大學同學,在當時法律系主任梅仲協指導下,努力完成學業,半數以上畢業生都成為司法官,將所學回饋社會。

回憶那一段政大求學歲月,姚瑞光表示,自己會選讀法律系,就是受到梅仲協的影響。
姚瑞光教授接受法學院同學採訪,分享法學院史。 攝影/王劭予
----------------------------------------------------------------------------------
姚瑞光回憶,當時的政大實施大一不分系,到了升大二時,再由同學根據自己一年來接觸累積的經驗,選讀主修科系。姚瑞光說,當時在選系說明會上,大部分系所都強調課程輕鬆、出路優渥等特點,只有梅老師一上來就說,法律系課程艱深,而且必修德文、日文等第二外語。「大家聽了都不想選,但我聽了就選下去了。」姚瑞光笑著說:「大概就是我個性不怕難,愈難愈想挑戰。」

儘管課程艱難,但在梅仲協的指導下,姚瑞光的挑戰成功了。他說,梅仲協既是經師,也是人師,對學生視如己出。除了課堂上認真指導外,梅仲協也常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花溪散步,從法學討論到生活瑣事無所不談,因此對所有學生的學識、個性、能力都瞭若指掌。即使學生畢業離校後,梅仲協依然不時主動連絡關心,「他不僅是師長,更是家長。」至今,姚瑞光仍珍藏著這位恩師所贈的結婚祝賀墨寶。
法律系系主任梅仲協祝賀姚瑞光的結婚墨寶。   攝影/王劭予
----------------------------------------------------------------------------------
梅仲協外,曾任法律系主任的阮毅成,每週固定和學生個別談話兩次,主動關心學生學業或生活上的問題,也讓姚瑞光感念至今。姚瑞光說,法律系師生感情融洽,同學間情誼深厚,成為他對政大最深刻的印象。

溫暖的人情味外,滿是特殊時空背景的軍事色彩也是姚瑞光對政大的記憶。當時政大實施全面公費制度和軍事化管理,校長蔣中正每年到校演講兩次,學生平日不得任意離校,吃飯睡覺等日常作息都有一定鐘點,連每個月領取兩大洋生活費的時間都是固定的。課程設計上也同樣規定森嚴,沒有選課制度,學生一律只能上必修課;女學生不得選讀法政科系;校方還曾開除四位參加共產黨的學生。

民國31年,姚瑞光從政大畢業。由於當時陳果夫不希望學生當法官,因此姚瑞光先在地方政府擔任行政職,經過一段時間,才轉考上法官,之後被分發到台灣新竹地方法院。「因為那時候發生二二八事變,外省法官都急著走,我就被分發來了。」
姚瑞光教授全家福。              攝影/王劭予
----------------------------------------------------------------------------------
在新竹及台南地方法院任職時,姚瑞光創下清理積案的高效率。「日本法官留了一堆舊案下來,我在七個月之內把它審完。」姚瑞光認為,這一方面要歸功於他在政大就讀時,打下的深厚日文基礎,另一方面,也是他當初選讀法律系時,那種「不畏艱難」的性格使然。

因為這段經歷,讓姚瑞光對法律條文熟悉度大增,不僅讓他歷任高等法院、最高法院法官都很順利,更讓他民國45年後在台大、政大任教時,「上課不帶書就可以講三個小時」,準確說明所有條文和實務見解,驚人記憶力讓學生稱他為「民訴電腦資料庫」。
姚瑞光教授收藏的學生謝卡。          攝影/王劭予
----------------------------------------------------------------------------------
回顧那段歲月,姚瑞光謙稱,「那是八十歲以前的事,現在不行了。」年輕時的姚瑞光,曾經同時擔任最高法院法官,同時在台大、政大、輔大、東吳、政戰等校任教,「一個禮拜有22小時的課」。而近年儘管因為要保養身體,不能再這樣操勞,但高齡九十的姚瑞光仍繼續在東吳大學教授民事訴訟法,「我這輩子教民訴的時間,比你吃飯的時間還多。」

持續作育英才,姚瑞光近年也致力編纂修改民事訴訟法書籍,還努力學習電腦打字。姚瑞光說,自己一直都不是天資聰穎的資優生,只是從年輕求學時,就養成不斷學習,務求無疑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法律人應有的精神。」
姚瑞光教授至今仍積極編纂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書籍,還將著作致贈母校。                    攝影/王劭予
----------------------------------------------------------------------------------
九十高齡的姚瑞光教授身體依舊硬朗。      攝影/王劭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