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法學院與新加坡大學展開「新法學教育對話」

法學院長陳惠馨(中左)率師生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王少研對談法學教育。                   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李鎧仲報導】為能使政大法學教育更貼近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觸發學生學習靈感與動機,法學院陳惠馨院長、王曉丹、顏玉明、劉宏恩、廖元豪等多位教授,與受邀在政大擔任短期講學的王少研(Eleanor Wong)教授,展開一場理論與實務操作兼具的新法學教育對話,為本學期法學院舉辦之法學教學方法設計工作坊暨短期講學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發展並推行創意互動教學已有七年經驗的Eleanor Wong教授,目前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兼法律文件寫作(Legal Writing)學程主任,本學期受法學院之邀,參與法學教學方法設計工作坊暨短期講學。在為期12天的訪問當中,Wong教授透過教學示範、課堂觀摩、教學方法建議等形式,與法學院20多位教師交流互動,除交換意見外,更給予許多可行的精采教學方案建議。

Wong教授曾至王曉丹教授開設之「法社會學研究方法導論」課堂中,進行精彩的教學示範;亦參與楊芳賢教授的「民法總則」、廖元豪教授的「傳播通訊法」及孫迺翊的「社會法專題研究」課堂中,觀摩課程之進行,實際了解台灣法學教育的教學方式。對於政大法學院發展對話式教學的努力,令她印象深刻並表示肯定。此外,她更與法科所、刑法、基法、民法、公法等中心之多位教師深入對談,分享教學心得與經驗,針對不同國情與文化特性,提出創意教學的可行性與適用性。

Wong教授認為,發展創意互動教學方法就像是一趟旅程,老師們需思考「什麼樣的旅程才是他們想讓學生體驗的?又應該要如何一步步帶領他們?」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方法和目的之高度結合,以及勇於創造可能性的企圖心。Wong指出,由於台灣缺乏多種族文化激盪,使得多數人均害怕與他人不同,因此上述的思考更為重要。

她說,教學關鍵在於「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超乎對自我的想像」。透過討論、角色扮演等課程設計,訓練學生在課堂中同步思考的方法,說服、強迫學生產生角色所負有的責任感,從而跳脫原有身分、深入自我答辯,進入一個更切身相關的思維脈絡去想像並表達,這樣的經驗能幫助同學們自我肯定,也能使同學感到有趣並願意嘗試。

法學院師生與新加坡大學Eleanor Wong教授展開新法學教育對話。                       攝影/王劭予
----------------------------------------------------------------------------------
另外,Eleanor Wong也表示,從已知到未知是最省力的學習。因此,老師應在確認多數同學的認知範疇後,引導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與常識,才能較熟悉而不害怕地走入新的知識環境。同時,老師也必須是醫生,反覆地檢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障礙,並嘗試有系統地解決、治療。「要先發自內心把教育與學生當做研究對象,持續不斷地多方實驗,才有足夠能力歸納出適合政大學生的教學方法。」

Wong教授在與政大法學院教授刑法課程的陳志輝教授,於工作坊中交流時,發現彼此關於班級規模及教學效果之間的觀察有所差異,因此在離開台灣時,跟陳惠馨院長強調,已與陳志輝教授討論如何共同撰文,將他們的創新教學經驗加以分析,希望提供給亞洲地區的法學教育者參考。

Wong教授對於互動式教學有下面的詮釋:「我們會小看創意互動而僅著眼於厚厚的印刷品,是因為我們都太過聰明、太會讀書,以致於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是多麼的豐富精采,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經歷一段自我探險的驚豔旅程!」

法學院長陳惠馨表示,法學院這次與Eleanor Wong教授的對話交流,是政大法學院與新加坡大學法學院的合作,期望未來共同發展適合亞洲地區的法學教學新典範。

法學院師生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王少研對談法學教育。                           攝影/王劭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