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法學院推動國際研究合作 教師獲國科會補助

法律系特聘教授陳惠馨。            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吳志剛報導】國科會去年底公布台德(NSC-DAAD)合作研究人員交流計畫核定補助名單,法學院教授陳惠馨、陳志輝與德國慕尼黑大學共同合作「無犯罪無刑法(罪刑法定主義)在法哲學與法制史、歐洲與亞洲之間」計畫獲選;陳起行提出「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的探討」研究,也獲歐盟重視,成功加入FP7(th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團隊,並得到國科會補助。

法學院與德國合作的「無犯罪無刑法(罪刑法定主義)在法哲學與法制史、歐洲與亞洲之間」研究計畫為期兩年,由陳惠馨主持、陳志輝協同,與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Schünemann及Greco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國科會將補助一年兩次台德互訪期間食宿與機票費用。
法律系助理教授陳志輝。            攝影/王劭予
----------------------------------------------------------------------------------
陳惠馨及陳志輝回憶,頂尖大學計畫稍早邀訪德國教授來台,當時雙方都有意組成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共同興趣議題,「這是頂尖大學計畫執行的邊際效果」。跨國合作之外,陳惠馨表示,台德雙方的計劃主持人,都是由資深教授提攜一位學術界新進學者,「代表學術界跨世代傳承的意味」。

歐盟FP7研究方面,陳起行教授聚焦生物辨識技術與個人資訊保護的法律倫理問題,並將在亞太地區推動相關議題討論。陳起行表示,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及辨識技術的進步,現代科技已能運用紅外線遙測系統,收集傳染病帶原者體溫,或以指紋、虹膜等辨識技術,得到個人生物特徵等資訊。但如何防止被有心人不當利用,並兼顧科技發展與個人隱私權維護,「須透過跨領域的對話與研究,才能在科技與隱私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法律系教授陳起行。              攝影/王劭予
----------------------------------------------------------------------------------
陳起行表示,加入歐盟FP7團隊可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萊布尼茲法學研究中心、義大利CSSC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與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合作,組成跨國團隊研究。未來也將在台北、北京籌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建置治理網站(Governance Web),提供有組織、規劃的平台,「讓世界各國的專家交流意見,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97年詹鎮榮教授亦以「博奕—國家管制與全球供給」為題,成為唯一以法學領域獲得補助之計畫。詹鎮榮教授與德國教授Ennuschat的研究計畫,則緣於兩人在德國便已相識,「我們年齡相近,共同專長均為經濟行政法領域,因而產生學術合作的構想」。特別的是,雙方的研究團隊都納入研究生,也具備培養學術界新星的意義。詹鎮榮指出,博奕法制已從過去單純的刑罰管制,演變成現今經濟行政法領域的新興問題。
法律系詹鎮榮副教授。             攝影/王劭予
----------------------------------------------------------------------------------
詹鎮榮強調,台灣在此領域上,並非單向繼受德國法,「以計畫執行一年的成果來看,德方對於台灣由身心障礙者販售彩券,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做法,認為很值得參考。」此外,德國學者對於WTO體制下的博奕法制,特別是香港、澳門的制度,不但印象深刻,亦表達高度研究興趣。

陳惠馨希望藉由台德雙方跨國學術合作,為往後更大型研究奠下基礎,建立長期學術關係。陳起行也期待,透過FP7能將歐盟體系納入研究團隊、延伸議題範圍,擴大政大及法學院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