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ECFA危機或轉機? 法學院27日邀美國學者分析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簽署與否,將關係台灣未來10年的發展。法學院10月27日邀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學院東亞法學研究中心主任Charles R. Irish教授分析ECFA對台灣經濟走向的影響。

法學院表示,加拿大前總理Pierre Trudeau曾比喻美、加兩國就像小心翼翼的老鼠與大象共枕而眠,這樣的評論若運用在兩岸之間似乎也極其恰當,差別僅在美國沒有近千顆飛彈瞄準加拿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升中的中國加上在金融海嘯中重創的美國,對臺灣而言無疑是個警訊。日漸強大的中國力量,不斷將台灣推向邊緣化。若簽訂ECFA,是否真能提升台灣近來低迷的失業率也成為國內各界討論不休的議題。

ECFA簽訂內容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防衛措施、經濟合作,以及經貿爭端的解決機制等,對特定產業受益良多,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指出,兩岸經貿自由化推估可使台灣GDP增加1.83個百分點,約發放消費券三倍效益。但研究同時說明,簽訂ECFA也可能造成部份產業空洞化、嚴重衝擊台灣農業、對工作機會的提供效益不大。

眾所矚目的ECFA究竟是台灣的危機還是轉機?法學院27日下午4時將在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辦專題講座,邀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學院東亞法學研究中心主任Charles R. Irish教授主講「以台灣與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作為締結台、美、中三方自由貿易協定跳板的可能性」,全程以英文進行。

梁治平短期講學 分享法律文化與繼受經驗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梁治平。  攝影/楊鈞銘
----------------------------------------------------------------------------------
【法學院記者蕭喬瀚、沈柏均報導】法學院基法中心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梁治平,到政大短期講學一個月,分享法律文化與繼受經驗。首場演講吸引眾多師生與會,法學院特聘教授陳惠馨及王曉丹副教授等人均出席對談。

梁治平,現年50歲,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是中國著名法律學者,研究領域為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與社會方面。他注重跨學科研究及方法論,認為法律應於更廣闊的歷史、社會和文化之下來理解,曾發表許多對中國法律界有影響力的書籍、文章。

「法律移植不是在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發達國家也有可能!」梁治平表示,既然移植了,就免不了有文明碰撞的議題,文化異質性、意識形態的南轅北轍,及先進國對落後國的道德優越性,造成外國法律的不適用。他認為,法律的整體性,不是一個環節、一條法律的修改即可,而是涉及整個文化的改造。

談到文化變遷,梁治平從歷史角度分析,強調從古到今的推進,皆是透過器物、制度、價值觀的順序。特別是東方人有著延續性文明的背景,也喜愛討論文化,一旦把法律和器物、社會價值觀相結合,視野自然就擴大許多,「這也是法社會學的精義所在,探討這些具體研究的總結理論常感覺向前走了一步」。
法學院特聘教授陳惠馨(左)與梁治平研究員對談。 攝影/安貞漢
----------------------------------------------------------------------------------
法學院特聘教授陳惠馨鼓勵同學,要多透過閱讀增廣自己的視野,進而養成批判性思考,不要滿足於既定的模式與框架。副教授王曉丹也說,法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以及中西之辨、古今之辨等具體比較討論方法,的確對抽象思維有極大的幫助。

會中梁治平與在座師生交流法律史、法社會學、法人類學等相關問題,現場同學亦勇於發問討論,令他印象深刻。梁治平期待,未來的幾場講學,能再和同學們激盪出更燦爛的火花。

梁治平此行將在政大短期講學一個月, 10月27日、11月3日下午四時至六時,還將舉辦兩場講座,全部開放旁聽。
梁治平研究員與法學院同學討論法律文化與繼受經驗。                            攝影/楊鈞銘
----------------------------------------------------------------------------------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Stephan Lorenz演說 圓滿落幕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Stephan Lorenz(右)暢談德國買賣法中對消費者的保護。                  攝影/董逸馨
----------------------------------------------------------------------------------
【法學院記者張雨平、董逸馨報導】法學院10月6日邀請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Stephan Lorenz,以「德國買賣法中對於消費者之保護」為題,介紹德國的消費者保護概念。

這場講座由法律系講座教授黃立主持,東吳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王怡蘋翻譯。

Lorenz教授表示,德國民法典對消費者保護從過去未將「消費者」視為應特別保護之法律主體,到現今產生越來越多對於消費者的保護規定。他提到,德國買賣法中關於消費者保護的規範包含撤回權、書面要求、締約後的保護及消費借貸契約等多樣化形式,處理消費者生活中常見的買賣問題。

Lorenz說明,目前德國的法律規範,大部分是依據歐盟指令轉化而來,確定國內法符合歐盟指令的要求,因此現在德國民法法典後都附有歐盟法典,在解讀德國法規時,要同時參照歐盟指令解釋。

除了簡介德國消費者保護的基本概念外,Lorenz教授也透過一些具體事例,進一步說明細節和衍生問題,「有些法條如中文般難懂!」講授法條474條之適用為消費性商品買賣時,Stephan Lorenz也提及2002年德國修法以來法院最常涉及到的買賣標的就是汽車和小狗,因此他推測在德國除了啤酒外,最熱門的商品就是汽車和小狗。

聆聽Stephan Lorenz的演講,多位同學均表示收穫豐富,期望有機會,能再次聆聽他精闢的見解。
----------------------------------------------------------------------------------演講吸引許多師生聆聽。            攝影/董逸馨
----------------------------------------------------------------------------------

法學院與德國慕尼黑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

法學院長方嘉麟與慕尼黑大學法學院長Ulrich Schroth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攝影/陸正儀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政大法學院日前與慕尼黑大學法學院簽訂學術交流協定,雙方皆肯定這對未來的法學交流將是一大躍進。

擁有超過五百年歷史的慕尼黑大學,是歐洲歷史最優久的大學之一,2006年10月更被評選為歐洲菁英大學。臺灣法界多位前輩包括司法院大法官李震山、王澤鑑,法學權威林鈺雄、李惠宗,現於政大任教的郭明政、吳秀明、蘇永欽、姜世民、陳志輝等教師都是慕尼黑大學校友。
法學院與慕尼黑大學簽約,雙方會後合影。    攝影/陸正儀
----------------------------------------------------------------------------------
「雖然還沒有簽約,其實已經有非常深刻的交流了。」法學院長方嘉麟表示,自己以建立一個全新里程碑的心情面對雙方合作,希望藉由協定,未來能更持續穩健,產生更具前瞻性、實質性的交流成果。

政大法學院近年致力走向國際學術舞台、也同時發展自我特色,已和全球多所大學有交流關係,慕尼黑大學則是歐洲第一個合作對象。「我們的目標是在教學及研究上攜手並進」,慕尼黑大學法學院長Ulrich Schroth表示,有信心與政大合作後能產生不容小覷的效果,也期盼促使雙方資訊流通網絡更迅捷發達。

Schroth教授更進一步指出,雖然德、台兩國的法學交流從未間斷,但始終欠缺制度化的形式,「今天我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管道」。國合長陳樹衡也鼓勵法律系同學們善用資源,如有機會到慕尼黑大學進行短期交換,對求學生涯將是一個深刻而難忘的回憶。
慕尼黑大學法學院長Ulrich Schroth。       攝影/陸正儀
----------------------------------------------------------------------------------
簽約儀式後,雙方立刻對談討論「死後器官捐贈」議題。德國器官移植法已於1997年12月1日施行,其立法原意本在創設一清晰的法律狀態,使等待器官移植的重病患者無虞匱乏,但此目標未能達成,目前因等不及器官移植而死亡的情況屢見不鮮。參與的師生們皆認為此議題靈活有趣、亟待深思。
法學院與慕尼黑大學簽約後共同討論死後器官捐贈議題,法學院師生踴躍參與。                 攝影/陸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