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政大法學院院訊第七期




<薪傳講座>公益律師黃怡騰 最難忘政大校歌

法律系友黃怡騰分享人生成長歷程,感謝政大「惠我良多」。攝影/謝憲德
----------------------------------------------------------------------------------
【祕書處訊】由第40屆畢業校友聯誼會主辦「薪傳講座」,16日第二場邀請法律系友、中央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怡騰分享人生經歷。擔任執業律師多年,也積極投身公益服務的他,回首成長歲月,最感謝政大的良師、益友和學風,不僅讓他增長知識,也結交了一輩子的好友,而政大校歌精神更給他許多啟示,「是我人生的方向盤和指標」。

黃怡騰說,政大校歌起頭「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不僅是從事政治、商業工作的人,法律也和眾人之事有關。他勉勵法律人「要身正、要意誠,要有服務的精神,要有豐富的智能」,正是校歌的教誨。

民國65年進入政大法律系,當年政大法律首開全國之先分組招生,黃怡騰唸的是財經法組,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班,民國77年又考上博士班,一路都在政大求學,讓他對母校充滿回憶,更充滿感情。

翻開大一文化盃舞蹈比賽和合唱比賽的照片,至今仍然讓他難忘;明理杯辯論比賽更是風光,當年法律系還是全校冠軍。運動方面成績也很優秀,無論籃球、拔河都很投入,而來自金門、經常笑稱自己「游泳過來」的黃怡騰更是健將,和幾位僑生同學組隊參加400公尺混合接力,打破校運紀錄,「到今天獎牌都還留著」。

除此之外,黃怡騰也參加學生代聯會,擔任活動組長,當時的公關組長是晚他一屆的現任立委吳育昇。

回顧政大生活,黃怡騰感謝許多老師的教導,包括劉鐵錚、陳長文、陳煥生、林騰鷂、賴源河、林菊枝、劉興善、蘇永欽...每一位老師的學養和風範,都是自己的榜樣。碩博班期間,馬英九和蔡英文兩位老師,也都讓他獲益良多。

碩士班期間通過高考,取得律師資格,秉持執業律師是服務社會和實踐公義的跳板,黃怡騰畢業後投身律師至今,特別喜愛受理刑事案件,協助平白遭受冤屈的人獲得法律援助。他說,法律工作很辛苦,然而聽到當事人一句「黃律師,謝謝你」,就是最快樂的時刻。

善用法律專業,黃怡騰更積極投身公益,在蘇永欽老師的介紹下,他長期投入消費者保護基金會擔任義務律師,促進建立消費者保護意識,改善消費環境。有趣的是,期間主持消基會記者會的照片被選上國中社會教科書插圖,還是自己女兒發現,讓他一度自豪可以名流千史,「不過後來改版就沒有了」。

因為擔任消基會秘書長,他也曾以公正人士身分,被邀請參與公共工程勞務採購案招標評審,並見證過程中各廠商暗地角力的手法,他感慨社會怎麼總有些黑暗力量,讓光明面失去光澤,也勸勉法律系學弟妹,一定要「明辨是非」,只要不是對的,一定要「斷然拒絕」。

歷經金門砲彈烽火成長,高中後隻身來台求學奮鬥,黃怡騰哽咽,「外島來的人,起步比台灣人落後一輩子」,但也是這樣的背景,讓他抱持要急起直追的意念。黃怡騰說,當律師創業的時候,連加入律師公會的入會費都沒有,還是當時女友、現在太太支持,但他一心想著要倍加努力,唯一的本事就是要認真、專心辦案,果然搏得肯定口碑,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黃怡騰的同班同學、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惟龍肯定,黃怡騰持續進修保持專業,又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服務,是很多法律人學習的對象。黃怡騰則說,「從事公益,是終身不悔的志業,從事法學研究,是永遠的樂趣」,期勉學弟妹都能掌握法律人的功能和角色,積極貢獻社會。

2010薪傳系列講座後續還有五場次,分別安排各行各業畢業30年優秀校友分享人生智慧與經驗,各場次都開放政大師生與社會大眾自由入座,講座內容也將上傳「政大演講網」。
----------------------------------------------------------------------------------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惟龍肯定黃怡騰秉持專業投身公益,是法律人的典範。攝影/謝憲德
----------------------------------------------------------------------------------
薪傳講座安排畢業30年校友分享成長故事,年輕在校生與社會大眾都從政大人身上學習人生智慧。攝影/謝憲德
----------------------------------------------------------------------------------

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演講 反思智慧財產權制度

夏威夷大學教授Debora Halbert(左)與法學院長方嘉麟合影。照片提供/法學院
----------------------------------------------------------------------------------
【法學院記者吳佩凌報導】全球化浪潮席捲各地,反全球化運動亦在各地成形,法科所與財法中心13日邀請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分享國際間對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反動與省思。

Halbert教授現任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政治學系主任,專長為公共政策、智慧財產權之制度分析及政治經濟學等領域,著有智慧財產相關文章數十篇及〉《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s of Expanding Ownership Rights and 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與《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兩本專書。

Halbert教授指出,過去智慧財產權是規範特定產業的法律,但近年來智財權在生命醫學、網際網路、電腦軟體及原住民文化等領域,不斷擴張保護範圍,一般人生活和智財權制度密切關聯。

另外,科技的發展也讓使智財權制度受到新的挑戰,他舉例,以娛樂產品的消費而言,現在多數消費者以下載檔案獲得娛樂資訊,自行前往商店購買CD或VCD之人逐漸變少,「這就是科技改變人類行為並為智財權制度帶來挑戰的例子之一。」

就國際的觀點而言,Halbert教授表示,任何國家一旦成為國際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會員國,都必須簽署與貿易有關的智財權協定(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但「TRIPs規範未必對各國經濟發展均有正面助益,因此國際間逐漸形成一股抵抗智財權制度的社會運動」。

抵抗智財權制度的社會運動如何面對WTO及TRIPs規範的新自由全球化(neo-liberal globalization)趨勢?Halbert以哈伯瑪斯的新社會運動(new social movement)理論解釋,認為這股反動力量未來可能產生兩個走向:包括TRIPS仍存,但內容有極大變革;或出現超越法律的抵抗浪潮,透過公民討論及社會運動,提出取代WTO及TRIPs之道。

Halbert教授的演講引起熱烈迴響,資科系教授胡毓忠、法律系教授陳起行、助理教授張冠群、沈宗倫、李治安、陳貞如等人,分別提出政府資助的研發成果歸屬、智財權替代機制、生醫產業創新誘因、TRIPs對各國的基本要求、抵抗智財權運動的未來、智財權法與貿易法關連、中國大陸的智財制度發展等問題,Halbert也肯定政大師生對智財權議題的關注與深度。

演講主辦人、法科所助理教授李治安表示,法學院近期舉辦多場資訊與法律專題講座,講者來自電子工程、資訊科學及政治學等各領域,可見資訊法及智財權法所具備跨領域本質,「未來政大法學院將繼續以科際整合的角度深耕發展」。

資科系雙修法律系的沈柏君表示,透過Halbert教授分享,帶領他跳脫傳統教科書架構,「從不同面向去思考智慧財產權制度,非常有收穫」,也希望未來能多舉辦鼓勵批判思考的講座活動。
----------------------------------------------------------------------------------
夏威夷大學教授Debora Halbert與法學院師生合影。照片提供/法學院
----------------------------------------------------------------------------------

反思智慧財產權制度 夏威夷教授13日分享

【法學院記者詹義豪報導】為培育學生智慧財產學能,進而組成智慧財產團隊,法學院13日邀請美國夏威夷大學Debora Halbert教授蒞臨,以「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反動與省思」為題進行演講。

Halbert教授為美國頂尖學者,畢業於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政治學博士,曾任美國奧特本學院(Otterbein College)歷史學與政治學系系主任,現任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政治學教授,擅長公共政策、法律與社會等領域。著有智慧財產相關文章數十篇及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Politics of Expanding Ownership Rights and 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與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兩本專書。

本場演講將在13日上午10點,於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行,歡迎全校師生共同參與。

法學院國際論壇 6日探討勞動契約法制議題

【校訊記者吳柏萱報導】經濟全球化帶來勞動生活的強烈衝擊,勞動契約法制的變革成為東亞各國勞動法學的核心議題。政治大學法學院暨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6-7日舉辦「勞動契約法制化?觀點與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德國、日本與韓國法學相關學者,交換各國勞動契約法制改革經驗。

主辦人、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經濟全球化下,企業的競爭帶來勞資雙方的矛盾,也帶來國際間共同勞動契約問題。「一方面想保護勞工,但過度保護勞工,可能導致企業撤資。」透過國際論壇討論台灣與日、韓、中國間勞動契約法,希望獲得共同方向。

林佳和舉「派遣勞工」為例,就是亟待解決的新興議題。日本的派遣勞工因為不敢回家過年,去年冬天占據東京日比谷公園,造成日本社會的震撼;韓國勞工也在近幾年多次大罷工,反對政府沒有周全的派遣規範。台灣目前派遣勞工將40萬人,我國法律也沒有任何保護,「沒有辦法應付現實的問題。」

林佳和說,現在在台灣找工作,每三個工作機會中,就有一個屬於派遣性質,然而法律卻沒有規範,「如果法學界不趕快把這個漏洞補起來,未來將影響深遠!」

這場國際論壇將以德國法制內容為主軸,全程以德文進行,四場專題研討議題包括勞動契約法治化的基本問題、日本勞動契約法、韓國定期契約與勞動派遣法暨其改革討論、台灣社會行動者眼中的勞動契約法改革等。

論壇6日開幕當天邀請德國在台協會文化參事Sven Meier與DAAD德國國際學術交流總署主任Stefanie Eschenlohr出席,會議期間共有15位來自德國、日本、韓國與台灣學者共同參與。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法學院大陸生來台研究成果發表會 雙方期待再相會

陸委會文教處副處長蔡生當(右)致詞,左為大陸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杰。攝影/馬可珍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由法學院辦理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99年度「大陸地區法律研究生來台研習」,8日舉行成果發表會。10位博士生報告研究成果、分享兩個多月來在台灣的生活心得,推崇政大學習環境良好,也期待兩岸能持續交流。

陸委會文教處副處長蔡生當希望同學能「把握機會互相切磋、學習,這是非常寶貴、難得的經驗」,同時感謝政大法學院提供橋樑,為兩岸文化的交流盡力。

大陸法制中心主任王文杰認為,法學院連續六年辦理大陸生來台研習,「雙方在法學領域的意見交換上,已建立了綿密關係。」希望同學們在離開之後,仍然有機會共同合作研究。

在台灣生活兩個月,大陸同學都留下許多珍貴回憶,也肯定政大的學習環境。廈門大學揭捷提到,法學院40多位教師都擁有美、德等國博士學位,「師資力量的精銳與雄厚,為學生提供良好國際視野與平台。」
指導教授王海南(左)吳瑾瑜(右)等人評論大陸同學論文。攝影/馬可珍
----------------------------------------------------------------------------------
清華大學鞠成偉讚許政大圖書館藏書豐富,各種資料文獻充足。「環境安靜、設施完善,對我的畢業論文助益甚大。」他說,對許多第一次來台的中國同學而言,政大師資優秀、風景秀美,學術資源豐富,名符其實是個優秀「大」學。

大陸同學對政大法律系學生也留下深刻印象,「謹慎不失活潑、課前認真準備、課堂上積極討論。」他們都說:「台灣同學很優秀、也很熱情溫暖。」

此次來台交換的大陸生,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在法學院學習兩個月,也到法扶基金會、立法院、司法院、海基會、法律事務所等9個單位觀摩見習。法學院舉辦大陸生來台研究成果發表會,10位博士生報告研究成果,並分享兩個月在台心得。攝影/馬可珍
----------------------------------------------------------------------------------

法律服務社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開放師生與民眾利用

指導老師劉宏恩指出,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是政大法服最大特色之一,也認為任何法律人的專業都不應該只用以取悅自己。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由法律系學生組成「法律服務社」,即日起每週一、三、六在政大集英樓三樓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開放師生與民眾洽詢使用。

法學院表示,「政大法律服務社」成立於民國59年,由法律系前系主任施文森創設,當時是各大學法律相關科系創舉,期待培養法律系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淑世精神,落實法學教育、學以致用。

現任社團指導老師劉宏恩指出,政大法服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實際接觸不同案例,同學們都在成長。」從大學部開始學習接待當事人、填寫案件記錄;成為研究生之後繼續指導學弟妹,甚至通過國考後還願意擔任義務律師,「就像三明治一樣,這是政大法律服務社最可貴的傳承精神。」

有別於他校類似社團,政大法服團隊中還聘請義務律師協助。劉宏恩說明,相較於其他欠缺律師、僅由法律系學生組成的服務團隊,「政大法服透過受過專業訓練、已開始執業的律師把關」,以完善的制度從當事人角度出發、體會遭遇困難時求助無門的切身之痛。

曾任社長、目前就讀法律碩二的劉奕榔從法服「得到很多」,回顧自己從大一開始加入,至今進入第六年,「能幫助人、又能訓練自己的法學思維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從對法律一竅不通的大一新生,到能解開民眾眼中艱澀的法律問題,劉奕榔說:「不管曾歷經多少困難,能實現初衷的感覺,非常驕傲。」

法律服務社多年來不但協助許多當事人解決生活中的法律難題,每年寒暑假也前往偏遠鄉鎮,提供各地民眾專業服務,至今已經在宜蘭、台中、彰化、南投等地都留下足跡。

劉宏恩提醒法律系同學,「任何法律人的專業都不應該只用以取悅自己。」他認為,通過國考、成為司法官也許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卻不是全部。在下鄉的過程中,同學們貼近都市化程度較低地區的生活,看事情的角度也變得不同。

劉奕榔也說,「在聆聽當事人訴苦的過程中,許多只存在於書本上的體系和基礎都生活化了。」

「到了大三,課業的壓力會讓很多人失去對這個社團的熱情。」劉奕榔也不例外,但體認到法律服務是長遠性的工作,加上深刻感受經驗傳承的重要性,他在制度最震盪的時刻毅然擔當社長重任,並完成許多制度改革,雖然過程中難免碰釘子,但「同時也在學習成長。」

現任社長、法律三莊凱如說,「每個法律問題的背後,都有每位當事人鮮明的面孔。」藉由實際法律服務,讓所有法律人體認,法律不再只是條文的堆砌、學說的背誦,透過服務,是夢想的起點。

※點選了解法律服務社相關資訊
----------------------------------------------------------------------------------
前任社長劉奕榔分享6年法律服務經驗。攝影/王劭予
----------------------------------------------------------------------------------

中華龍網總經理葉奇鑫 3日分享法律人多元發展經驗

【法學院記者詹義豪報導】因應跨領域時代潮流,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資訊與法律」課程11月3日邀請中華龍網總經理葉奇鑫,以「如何成為四核心多工處理的法律人」為題,分享從檢察官到企業主管的多元職涯經驗。

法科所表示,曾任檢察官、eBay安全長與露天市集營運長的葉奇鑫,目前擔任中華龍網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於交大電子系及東吳法研所的他,不但考取律師及司法官,在檢察官任內表現也十分優異。

葉奇鑫在法務部負責資訊安全業務,承辦電腦犯罪、智慧財產權立法、查緝政策、教育訓練等工作;同時擔任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章」撰稿人,主導全國性大規模盜版查緝任務,並曾代表台灣參與特別301談判事務,傑出表現受到許多企業界青睞,而後延攬進入業界。

這場演講3日下午2時在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行,葉奇鑫將分享如何在跨領域背景中培養競爭力、在業界闖出一片天的經驗,開放全校同學參與。
----------------------------------------------------------------------------------

促進法學研究進展 法學院與日本神戶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左)與院長方嘉麟(右)簽約後合影留念。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28日與日本神戶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成為法學院第38所締約學校。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與院長方嘉麟期盼在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與研究計畫上廣泛密切合作,促進法學研究與學術專業進展。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左)與院長方嘉麟(右)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攝影/王劭予
----------------------------------------------------------------------------------神戶大學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素有「東一橋、西神大」美譽,政商界影響力極大。成立百餘年的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歷史悠久,培育許多優秀人才。包括前法學院院長賴源河、現任法學院副院長暨法律系系主任林國全等皆是神戶大學校友。

政大法學院近年致力走向國際學術舞台、發展自我特色,已和全球多所大學締結穩定學術關係。本次在法律系教授劉宗德、陳洸岳、郭明政等人積極奔走下,與神戶大學簽訂多項協議,包括每年兩位交換生互訪、論文刊物交流、共同研究等等,對培養具國際性宏觀視野的法律人才多所助益。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致詞。攝影/王劭予
----------------------------------------------------------------------------------
院長方嘉麟相信,「簽訂協約能對未來更持續穩健,產生更具前瞻性、實質性的交流成果。」神戶大學法學部長井上典之也認為,「這對雙方法學交流將是一大躍進。」他也讚許政大法學院研究踏實、與實務緊密連接,密切互動有助於雙方自省與進步。

本次來訪的井上典之教授,在憲法及運動法領域享有盛名。簽約儀式後,井上教授演講「日本職業運動員是否為勞工的法律爭議」(Legal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 Players as Workers in Japan)。
----------------------------------------------------------------------------------
法學院師生聆聽井上典之教授演講。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舉辦歐盟FP7研討會 各國學者共襄盛舉

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中)與歐盟學者相見歡。攝影/魏伯任
----------------------------------------------------------------------------------
【法學院記者張喻閔報導】政大首例,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參與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團隊,初步研究成果於21、22日「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 歐盟架構計畫—生物辨識科技與法律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透過產、官、學三方對話,促進生物辨識科技、人權倫理與法規政策層面科際整合研究。

陳起行指出,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為歐盟主導的研究計畫,目的在於促進全人類自然與人文科學研究,是國際間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計畫。陳起行加入子計畫RISE (Rising Pan European &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Biometrics & Security Ethics)合作伙伴,並與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及助理教授劉定基共同執行。

會中邀請義大利CSSC研究中心馬丁尼(Emilio Mordini)博士、中國科學院主任李子清與資策會、中研院等國內外相關科技、法律、政策專家學者與會。美國在台協會Nicholas Manske特別應邀出席歡迎茶會,表達對活動的祝賀與重視。
----------------------------------------------------------------------------------
FP7研討會合影。攝影/魏伯任
----------------------------------------------------------------------------------
Mordini博士為羅馬La Sapienza大學醫學院教授,專長為生物倫理與臨床心理分析,同時為義大利科學、社會與公民研究中心(CSSC)執行長,是歐盟RISE計畫主要負責人。Mordini於演講中指出,生物辨識科技的進展來自於社會中的身分認同需求,此項科技的應用已結合法律、刑事訴訟、人權倫理與政策規範等議題,影響所及包括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公民自由等各層面。如何透過各領域專家研究出符合人文倫理的科技法律政策,為各國運用科技時刻不容緩的議題。

陳起行表示,現今生物辨識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廣泛,卻忽略隱私權管理及倫理規範等問題,政大法律系將以法學專長投入這項研究計畫,「希望帶動國際間的討論,建立歐、美、亞洲跨國、跨領域的永續對話平台」,提升我國對科技法律與人文倫理結合之重視。

為期2日的研討會共進行10場演講,研究成果將於會後集結出版。陳起行期待,藉由本次活動,促進兩岸華人社會就有關隱私、生物科技應用與倫理議題討論,進而開啟日後相關學術研究。
----------------------------------------------------------------------------------
FP7研討會發表實況。攝影/魏伯任
----------------------------------------------------------------------------------

歐盟PF7研討會 21日法學院盛大展開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陳起行教授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計畫成為政大首例,成功參與第七期歐盟科研架構計畫團隊(Framework Program,FP),初步研究成果將於21、22兩日,於綜合院館北棟13樓會議室舉辦 「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研討會,內容豐富,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計畫主持人陳起行表示,本研討會邀請台灣、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主要目的為促進生物辨識之技術、倫理與法規範層面,提供各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和官員一個對話平台。

陳起行說,加入歐盟FP7團隊可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萊布尼茲法學研究中心、義大利CSSC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及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合作,組成跨國團隊研究。「這個經驗非常難得。」除陳起行外,本計畫尚包括法學院劉宏恩、劉定基老師兩位協同主持人。

談及研究目標,陳起行以美國知名超市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為例,這家著名企業曾以專業技術追蹤顧客曾購買的所有物品,表面上似乎能為消費者更快速掌握消費清單,「但仔細一想,這讓我們隱私權全都攤在陽光下。」這也讓他反思,生物辨識科技雖然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經常逾越隱私權管理界限、倫理規範等問題。

陳起行指出,生物識別技術的優點在於更安全、更可靠,其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它要求用戶本人親自出現在識別現場,而且操作時不用攜帶識別標識或記憶密碼,非常簡便。但其也因具有侵入性,並且可能危及個人隱私、致使個人身分遭竊。

陳起行說明目前學界關注問題,在於個人隱私問題,包括個人生物特徵資訊是否遭到不當使用、竄改或遭罪犯偷竊販賣、複製,又或者未經個人同意即授權由政府或企業加以使用等議題。因此他以生物辨識科技及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衝突為題,期盼透過研究、專家討論,在高科技及隱私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生物辨識科技在之應用在全球已是熱門話題,但萬能技術與個人隱私安全的衝突將如何找到中間值,亦是引人關注的焦點。陳起行期待,21日揭開序幕的研討會能為本次研究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本次研討會將全程以英文進行。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2011傑賽普研習營 氣氛熱絡收穫豐碩

外交系教授陳純一介紹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照片提供/法學院
----------------------------------------------------------------------------------
【法學院記者顏琬蓉報導】2011年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台灣區研習營,16日在政治大學綜合院館五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吸引全國十多所大專院校學生參與,氣氛熱絡。

外交系教授陳純一說明,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 (The 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是全世界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模擬法庭辯論賽,每年來自50多個國家,超過800所法學院競逐。研習營負責人顏琬蓉表示,以往由東吳大學等校舉辦台灣區預賽,今年首度移師政大,由法學院承辦,明年二月舉辦台灣區預賽,冠軍隊伍將於明年三月赴美參加決賽。

今年已經是台灣地區連續35年參與這項國際級賽事,過去歷史上,總統馬英九曾擔任台灣區評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曾代表政大參賽。外交系教授陳純一回憶,自己當年也曾以選手身分,代表台灣到華府參賽,後來接下執行秘書一職,協助辦理比賽。

傑賽普研習營全程以英文進行。上午由海洋大學教授高聖惕解析訴狀,下午則由東吳大學教授李子文講授法學英文及訴狀撰寫技巧;理律律師張瑞安指導同學法庭訴訟技巧。另外也邀請2007年、2009年台灣代表隊成員何曜任、孫德華,也分享國際參賽經驗。

何曜任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不論在參賽規模、選手素質都大幅提昇,新加坡、香港在世界排名也相當耀眼。去年台灣代表隊拿下世界第35名,他勉勵同學繼續努力,讓台灣在這項世界性的賽事發光。
參與研習營同學會後積極向張瑞安律師請益。照片提供/法學院
----------------------------------------------------------------------------------
來自各校同學積極參與研習營,學習參賽技巧。照片提供/法學院
----------------------------------------------------------------------------------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法學院公益服務實地教學 親身體驗輪椅操作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經理陳明里及社工師游鯉綺教導使用輪椅。攝影/陳敬人
----------------------------------------------------------------------------------
【法學院記者單鴻昇報導】法學院「公益服務實習」課程,這個學期以身心障礙服務為主軸,8日邀請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經理陳明里及社工師游鯉綺教導使用輪椅,28位同學實際體驗乘坐輪椅與推動輪椅技巧。

游鯉綺與陳明里首先介紹輪椅結構,並指導上下坡方式:上坡時必須先踩輪椅後方踏板,讓小輪翹起後才容易使力;下坡時則須將輪椅倒轉,以大輪著地維持平行狀態,降低乘坐的不適感。

游鯉綺特別提醒,乘坐輪椅和推輪椅雙方必須事先溝通,不僅應先相互認識,進行每個動作前,也要先告知輪椅乘坐者,「讓他有心理準備,對於特殊疾病或年長者尤其重要。」

修課同學們兩人一組實際體驗,廣電一陳思為希望協助推動輪椅同學的技術好一點;民族一陳盈臻則說,平常看別人推輪椅都很簡單,實際演練後才發現連平地上都很難推,「學到很多」。許多同學都從實際體驗中,明白推輪椅與坐輪椅雙方互相信賴的重要性。

游鯉綺與陳明里提醒,推動輪椅時,如果雙方體重顯著差異,必須請第三人協助,尤其上下坡時更應注意。授課老師孫迺翊希望透過這次輪椅教學,幫助同學們日後到機構能順利服務,也「更能貼近身障朋友之需求。」
----------------------------------------------------------------------------------
修習法學院「公益服務實習」課程同學體驗推輪椅與坐輪椅。攝影/陳敬人
----------------------------------------------------------------------------------

<教學特優教師>以教學為志業 黃源盛傳遞生命精神

法律系教授黃源盛把教學當成志業,一生奉獻耕耘。攝影/許世融
----------------------------------------------------------------------------------
【校訊記者許世融報導】「有人教書久了以後,會覺得心疲力竭,但我好像教愈久愈熱情。」擔任教職已逾24年,但法律系教授黃源盛絲毫不見倦怠。他表示,自己當老師從沒厭煩過,即使生病,只要進入教室拿起麥克風,彷彿活了過來,如果要擔心身體狀況,「等麥克風放下再說!」

從小以大學教授為志業的黃源盛,91、94、95、97四個學年度獲得教學特優殊榮,是許多學生眼中的「名師」。黃源盛很得意,不只在校園,離開教室,經常到捷運站等地方遇到學生和校友,都會和自己打招呼,他們不一定全都記得課堂上教導的專業知識,卻仍然記得黃源盛上課分享的生命價值。

學佛的黃源盛對生命有許多體悟,課堂上常與學生分享親身的生命故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課堂上,他提到自己剛上大學時,不識字的父親陪他從偏遠鄉間,一路陪他找路、搭車、轉車到民雄車站搭火車,還硬塞了許多食物給他,等到火車開了之後,他才突然擔心不識字的父親無法回家,讓他感受父母無償的愛。

沒想到,此時一位女學生突然衝出教室,在外面痛哭失聲。後來黃源盛才知道,這位同學已和母親冷戰多年,聽到黃源盛的分享,才頓悟母親多麼愛她,之後馬上搭車趕回老家,並和母親緊擁而泣,多年來的母女心結終於化解。

黃源盛說,他明白對學生來講,很多專業知識很快就忘了,因此教學應該要讓學生產生感動,這種感動不一定馬上用得到,但卻終身受用。

當然,除了生命價值觀之外,黃源盛在專業教學上,也有他的獨特秘訣。他提到,掌握課堂的要訣包含時間、空間和對象。時間方面,他會根據課程屬性安排開課時段,例如刑法屬性比較陽剛,就排在第3、4節,法律歷史則排在接近傍晚、適合說故事的第7、8節。

空間方面,黃源盛不否認自己非常重視「磁場」,第一堂課開始前,通常會站在教室前面感受週遭的環境氣氛,如果感覺對了,這學期的教學就能得心應手;但如果感覺不對,就會要求換教室。

黃源盛也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學必須根據對象選擇適當的方法,「教大一的學生時,不要急著把研究多年的專業一下子都給他們。」黃源盛說,教學的訣竅就是要先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引起興趣不是靠講笑話,而必須先上兩至三週後,觀察學生們能吸收到什麼程度,再調整授課方式。

用心重視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果然獲得學生們的肯定。法律三石雅婷表示,黃源盛的「刑法分則」教得很有系統,更重要的是,他讓學生不致害怕刑法,每次都可以「輕鬆上課,又學到東西。」

兩個小時的課程結束後,黃源盛還有個特殊習慣:要求學生拍手鼓掌。黃源盛表示,人的手掌穴道最多,多拍手不僅有益身體健康,也能讓他人開心,從拍手的聲音,他也可以聽出這堂課的成果如何。

即使已經連連獲獎,現在的黃源盛仍然持續追求改善教學,甚至經過其他班級教室,只要發現那班學生很認真上課,就會坐在教室後面旁聽,觀摩其他老師授課的優缺點。黃源盛說,教學工作是他一生的志業而不是職業,「如果把教書當成職業看待,熱情不會長久,『志業』才是產生熱忱的原動力。」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法學院持續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 實踐弱勢關懷

法律系副教授孫迺翊本學期開設「公益實習服務」課程,鼓勵同學實際體會身心障礙朋友的不便,進而關心協助。攝影/單鴻昇
----------------------------------------------------------------------------------
【法學院記者陳敬人報導】親身體驗身障生活、培養關懷弱勢視野,法學院持續推出「公益實習服務」課程,本學期由孫迺翊老師開設,於9月17日舉辦公益實習服務課程說明會,並由心理諮商中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伊甸基金會、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說明與介紹服務之內容,以安排同學至各公益團體服務,期待累積傳承經驗,改善校園無障礙空間。

授課教師孫迺翊表示,過去廖元豪、林佳和、江玉林3位老師均曾開設「公益實習服務」相關課程,今年將以「身心障礙者服務」為主軸,安排同學至心理諮商中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伊甸基金會、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等公益團體服務。

孫迺翊說明,本課程定位為身障服務,分為校內與校外服務,並舉行無障礙體驗活動,提供身障朋友適切的幫助,「希望同學從服務中學習與成長」。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陳明里認為,社會參與及獨立生活是一體兩面,不僅要讓身障者能參與各種生活面向的活動,如何讓活動單位「在一開始就能想到,參加者當中可能有身障者,哪怕只有一位,才是重要的工作!」

陳明里舉例,「無障礙環境」中的扶手、斜坡只不過是硬體設備的一小部分,容易達到要求;但「真正的無障礙談的是一種生活,是動態、進行式的、是人與人互動而來的」,因此他指出,「行無礙是起點,貼心友善才是終點。」

孫迺翊補充,法學院近年來開始招收身心障礙同學,修課同學將陪伴、協助身障同學上下課,親身了解身障生活、從他們的角度體驗世界,進而反思自我,檢視既有認知及視野的不足,也期望身障同學更能體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院長方嘉麟提醒,法律人不能脫離社會現實,更不能沒有同理心,因此對社會公益的關懷,將逐漸成為法學院的重要發展方向。期許透過本課程,能使學校成為關懷服務的友善環境。
----------------------------------------------------------------------------------
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陳明里提醒,貼心友善才是真正無障礙的終點。攝影/單鴻昇
----------------------------------------------------------------------------------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大陸學生來台研修 法學院舉辦歡迎會

法學院15日為18位大陸同學舉辦盛大歡迎會,與法學院教師相見歡。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推動兩岸學術合作,提供研究交流平台,法學院15日為18位大陸同學舉辦盛大歡迎會,與法學院教師相見歡。

院長方嘉麟致詞歡迎遠道而來的同學,期盼雙方「不僅在學問、甚至在文化等多方面深入交流。」大陸法制中心主任王文杰也希望同學在戮力求學之餘,能多體驗台灣在地的風土民情。
----------------------------------------------------------------------------------
院長方嘉麟期盼雙方在學問、文化等多方面都能深入交流。攝影/方怡文
----------------------------------------------------------------------------------
這學期共有10位受中華發展基金會(中基會)補助來台的大陸博士生,包括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校,預計在法學院學習、研究兩個月;另外也有六位交換生與兩位中基會補助個人來台博士生,都將一同與法律系同學修習課程,研究台灣獨有的法律制度並撰寫論文。
----------------------------------------------------------------------------------
大陸同學肯定台灣健保制度、死刑存廢等議題腳步領先,也期待未來能深入探討。攝影/方怡文
----------------------------------------------------------------------------------
能到政大法學院交流,大陸同學都覺得興奮又期待,雖然初到陌生環境,但不失熟悉溫暖。廈門大學揭捷表示,能到台灣研習「真的非常開心」,對即將指導論文的老師們也心存感激。山東大學三年級王瑜認為,在大學時期就能獲得寶貴經驗,「備感幸運珍惜」。

開學幾天,部分同學已經旁聽過課程,更是讚不絕口,肯定法學院「老師們真的很有大師風範」,尤其台灣在健保制度、死刑存廢、土地法等領域上的腳步領先,預備撰寫相關議題論文,深入探討。

歡迎會氣氛輕鬆溫馨,師長們對大陸同學有禮貌、口條清晰都留下深刻印象。方嘉麟也期許台灣同學能多與大學學生互動、看見別人的長處,「勇敢走出去,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
----------------------------------------------------------------------------------
初到法學院的大陸同學都覺得很開心,也很期待。攝影/方怡文
----------------------------------------------------------------------------------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政大 徵 校友專案企畫經理

政大 徵 校友專案企畫經理

任務:政大校友之經營與專案企畫。

資格:本校校友,具工作熱忱、專案規劃與獨立作業能力,中英文能力良好。

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具企劃、行銷經驗者優先錄用。

待遇:月薪5.5萬以上。

意者請於9/3(週五)前將履歷表(附照片)及自傳,

EMAIL至icwang@nccu.edu.tw,註明:應徵校友專案企畫經理。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法學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

法學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簽訂學術合作協議後,政大法學院長方嘉麟(左)與浙大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朱新力合影留念。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促進海峽兩岸法律交流、提升雙邊法學院國際化水準,政大法學院25日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簽定學術合作協議,成為法學院第37所締約學校。院長方嘉麟期盼在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與研究計畫上廣泛密切合作,促進法學研究與學術專業進展。

浙大副校長兼法學院長羅衛東表示,浙江大學是中國著名學府之一,光華法學院則是一所擁有60年歷史、具有顯著學科特色和實力的法學院,「在法學理論、公法學及私法學等三領域實力卓越,同時關注社會傳統與現代磨合轉型中的中國特色的法治問題」。

政大法學院長方嘉麟指出,兩院合作初期著重提升兼顧質量、數量的研究,增加能見度。結合學界與實務界人士,增加研究計畫的深度與廣度,並能選擇與社會發展及政府政策關係密切相關的議題,期望研究成果「對社會有具體貢獻,同時有效提升法學院各項指標」。

兩校達成共識的交流項目包括:結合實務的跨領域合作、定期舉辦國際論壇、出版學術專刊、推動與美國、新加坡或日本等地學術多邊合作等,雙方都認為,透過合作產生能與實際世界連結的研究成果,將更容易引起關注和討論,也不會淪為泛泛空談。

簽約儀式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長羅衛東、政大法學院長方嘉麟代表簽署,政大副校長林碧炤出席見證,肯定合作意義重大。

浙江大學法學院此行來台,除了院長羅衛東外,隨行人員還包括光華法學院黨委書記費英勤、常務副院長朱新力、副院長梁上上、教授委員會秘書趙駿等。
----------------------------------------------------------------------------------
法學院長方嘉麟(左)贈送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紀念品,由浙大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朱新力代表接受。攝影/王劭予
----------------------------------------------------------------------------------
政大法學院與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締約,雙方師長合影紀念。攝影/王劭予
----------------------------------------------------------------------------------

講座教授蘇永欽 首創民法疊巒式教學法

講座教授蘇永欽新學年將以層巒式教學法開設「民法總則」課程。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打破超過半世紀民法教學方式,法學院教授蘇永欽這個學期開始,將首創以疊巒式教學法講授「民法總則」,期待幫助學子更快融會貫通民事財產法,更快吸收整合。

法學院表示,過往法律人的啟蒙課程幾乎都由民法總則起步,再進一步研究債法、物權法…,然而在法律系任教多年的講座教授蘇永欽觀察,這種由普通而特別、類似從抽象到具體展開卷軸的教學方式,對初學者卻是相當大的困難。「一個法律系學生,大概要到第三年課程結束,對民法才有比較完整的圖像。」

不僅如此,蘇永欽也發現,以立法上的分編直接當成教學的課表,將導致學習過度切割;把實際生活上難以分割的債和物分開,也會影響學習的效率。加上過去每門課分成兩個學期,「常常過個寒假回來,上學期學到的已經全部還給老師。」水平的過渡切割,垂直的過度拖延,讓不少學生到了三、四年級才開悟。

解決這樣的學習困境,蘇永欽參考德國慕尼黑大學的課程安排方式,決定將卷軸收起,轉而以「疊巒式」方法,希望幫助法律系莘莘學子更快融會貫通。留學德國的他觀察德國民法教學方式,「就像擀水餃皮一樣」,一年級結束已經可以掌握整個民事財產法的精髓,到了二、三年級再讀進階的民法,穿插研討課重新整合,從普通到特別的民法典,好像擀水餃皮一樣來回滾動。而慕尼黑之外,日本東京大學的民法課程也是如此。

蘇永欽以「遺失物拾得」為例,學生在債法、物權法的課堂上分別學習到無法律上原因而為他人管理事務的「無因管理」,以及拾得、保管遺失物的相關法條,但很少注意到實際生活中,常常同時發生兩方面的問題。而在繼續性的債權契約,和各種限制物權上,對交易者而言,往往也就是交易方式的選擇。如果能把總則、債法、物權適當整合成基礎課程,密集學習,對學生將更有幫助。

秉持這樣的教學理念,蘇永欽新學年就將以新的教學方式開設「民法總則」,不僅歡迎新生選修,也開放二、三年級同學旁聽、重新學習。蘇永欽不僅親自準備講義,也訓練教學助教從旁協助同學,並教導如何參考各種不同參考書。

蘇永欽之外,同樣師承德國法學的楊淑文、許政賢老師後續也將陸續接棒,期待帶領同學們以三個學期時間,就能輕鬆掌握民事財產法精髓。

政大法學院首創法律英語研習營熱鬧登場

法學院首度舉辦針對新鮮人設計的法律英語研習營。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為期五天四夜、全國首度為大一新生舉辦的「暑期法律英語研習營」,20日於政大法學院揭開序幕。藉由生動、有趣的課程,幫助法律新鮮人了解全球化浪潮下「法律英語」的重要性;進而點燃學習熱誠、不再害怕英文。

法律英語研習營全程以英文進行,院長方嘉麟在開幕式中勉勵同學,好好把握學習機會,不要害怕說英文。副院長郭明政強調培養國際視野的重要性,「要當國際性的律師,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台灣」。

研習營由法律系老師朱德芳、張冠群、劉定基共同策劃,三位老師都期待透過營隊,讓同學們知道,「英文其實平易近人又實用,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張冠群提醒,今天社會的國際化腳步愈趨緊湊,英語已經是必備能力,「法律人不能自外於這個趨勢。」除了專業的法學素養,優秀的英語能力也很重要,「未來面對國考、工作乃至留學的挑戰,也將成為一種優勢。」

朱德芳老師也說,法律人往往太專注法學科目而荒廢英文,因此透過營隊,期待能深化同學們的國際觀、強化英語能力、使同學了解校內和校外相關學習課程及資源。「漂亮的英語能力,在職場上相對也會多一點選擇。」

三位老師集思廣益設計、同時兼顧專業與活潑,營隊課程包括:電影欣賞與探討、陳長文律師、余明賢法官等法界前輩經驗分享、傑賽普國際模擬法庭大賽、交換生經歷學長姐交流座談等,預期將能帶領學子們無負擔地進入法學殿堂。

其中法律電影欣賞由劉定基、張冠群親自挑選兩部以詼諧題材融入美國文化與社會的影片,淺顯易懂、貼近生活的故事內容使同學們更輕鬆地學習英語。張冠群說:「即使只是拍片,其中訴訟程序還是非常講究,相信對剛入門的新鮮人有不小的啟發。」

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程序為標準的辯論賽,強調培養正反辯證思考、練習蒐集資料、應變和表達能力。邀請理律事務所張瑞安律師指導法庭攻防辯論技巧,法律系老師許耀明、陳貞如扮演法官,質詢正、反兩方各自論點。內容則以著名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改編「如果公主不喜歡王子的吻……」在民法侵權行為的架構下,訓練法律人最重視的事實涵攝與法條適用能力。

劉定基表示,這次營隊全部兩百頁教材都由老師們自己編撰,連邀請來賓、平常公務忙碌的陳長文律師也準備了詳細的投影片,「我們很用心呈現所有課程」,希望參加營隊的同學都能感受,並激發潛能學習

完整充實的學習計畫,吸引眾多學生報名,最後甚至不得不提早關閉線上報名系統。不僅如此,八個隊輔名額也吸引了超過60人角逐,最後只得以英語能力篩選,朱德芳說,「對於沒能錄取的同學,真的很抱歉。」

法學院長方嘉麟表示,政大法學院的教學目標及宗旨,要培養每個法律人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透過法律英語研習營,承諾讓每一位法律新鮮人都擁有「亮眼專業、流利英語的燦爛未來」。
----------------------------------------------------------------------------------
參與法律英語研習營的學員認真聆聽。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首度舉辦法律英語研習營,吸引許多學員報名。攝影/王劭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