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健保卡背後的全民健保制度 李玉春告訴您

李玉春教授(右)分享健保相關制度過程。     攝影/張文愷
----------------------------------------------------------------------------------
【法學院記者曾允君、吳奕璇、廖英棋報導】全民健保制度行之有年,健保卡已是看病時不可或缺的證件之一,然而現今習以為常的全民健康保險,成立之初卻只是政治人物拼選票的工具?

為了解「全民健保制度在立法院的討論折衝過程」,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勞社法中心)14日邀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教授,同時也是現任衛生署全民健康小組支付組召集人李玉春,分享親身參與全民健保法的制定過程,她以學者研究的角度及實務的工作經驗,揭開許多一般大眾對健保的錯誤認知。

全民健保制度在台已施行多年,受惠人數多不勝數,但李玉春教授指出,原本健保成立之初,只是政治人物拼選票的工具,形成過程也輕率不理性,與一般觀念中,為了保障國民健康而精心設計的印象大相逕庭。她說,當初其實只是在野黨為對抗執政黨的老人年金所推出的政策,靠著當時在野與執政黨間微妙的制衡關係,順利通過實行。

李玉春表示,目前採用的健保法成立之初,「其實是以垃圾桶決策模式草率訂定」,當初是由七名立委各自提案、輕率表決,讓提案隨機碰撞,產生最初的健康保險法。由於制定過程非理性審慎,造成實際適用後的多處缺陷,引來各方撻伐,立院才重新檢視並擷取多方的意見,讓健保法逐漸適合台灣的社會態樣,「可見民意還是立法的主導方向」。

「健保法是一個時機的產物,若把時空背景拉到現在,恐怕推動健保就遙遙無期了。」李玉春解釋,要取得大多數立委的認同並不容易,且健保費的來源,究竟來自保險費或稅收也有爭議。此外,她也指出全民健保法較為不公平之處,在於無固定雇主之勞工的保費,原應由資方負擔,現則為政府補助。

李玉春回憶參與推動立法過程中,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長年投身健保法推動的醫生們,常為了繁瑣的細節開會討論,忙到沒時間執業,年薪從百萬降到只剩三萬,還有人的診所直接倒閉,令她相信台灣還是有許多肯為病患努力的醫生,「所以我要把健保法推到最完善,給病人和醫生最好的醫療環境。」

全民健保法的實質內容雖非為大眾所熟知,卻與大眾衛生醫療息息相關,李玉春提到,民眾最易忽略的自身權益,「建議大家在看醫生時,若遇到醫院要求自費或要補差額時,應提高警覺,避免不肖醫院重複收取健保已給付的費用,浪費健保資源」。有任何健保適用的疑問,也應主動撥打衛生署專線0800-030-598,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李教授認為,全民健保制度若要健全,必須建立、凝聚全民對健保保險制度之共識,才能使制度更加完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