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喜雀助教。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沈祺雲、吳志剛、謝孟釗報導】「能有機會回母校又在母系奉獻服務」,民國53年入學的法律系友歐喜雀回憶在政大求學工作的日子,「是我感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回到「奉獻」的起點,民國58年歐喜雀退伍,應當時法律系主任施文森要求,回到法學院擔任院助教。那時正是政大法律系復校後第一波制度草創期,包括《政大法學評論》創刊、「政大法律服務社」創立、實習法庭成立、加強聘任專任老師等,乃至於法律系課程重新設計、師資變革等,都在審慎策劃蓄勢待發中。整體規劃與方向雖全都出自施文森之手,並在院長朱建民全力支持下推展,但實際在第一線默默執行的無名英雄,卻是這位剛從政大法律系畢業不久的歐喜雀。
「那時候全系助教只有我一個,一個人要當三個人用。」歐喜雀回憶,當時自己一手包辦下法律系行政工作、《政大法學評論》執行編輯、法律服務社對外聯繫,甚至還不時要去專題演講課上點名。有趣的是,現在最熱門的專利商標法、土地法、國際貿易法、證券交易法等課程,當年都是新議題而不受重視,與司法官及研究所考試無關,「所以同學們根本無心上課,每次點名都罵聲不停!」。
雖然事務繁雜,但他仍處理得井井有條,「應該跟我大學一直在學校工讀有關吧」,歐喜雀說,自己因家境關係,念大學時不斷爭取工讀機會,「幾乎是下課就到工讀單位報到」。這樣的磨練,讓歐喜雀在學生時代就熟悉校內行政體系,加上他在軍中擔任軍法官,退伍後又短暫擔任教職,都有助於歐喜雀有效率地執行法律學系制度改革。
其中,讓歐喜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擔任《政大法學評論》執行編輯時,為這本學術期刊打下的好口碑。歐喜雀說,《政大法學評論》剛出版時,從邀稿到出版都由系主任施文森一手策劃,其權威且內容充實的程度,冠於全台,「審稿、印刷、編排上一點都不馬虎,左右、天地線等間距、樣式、排列都依照國際期刊的標準」,多家知名廠商投標印刷,「成品抽驗50%,有10%不合格就全部退貨!」;發行範圍除台灣外,更遍及美國、德國、日本等地的大學與學術機構,並定下除了圖書館外一律不贈送的先例。
歐喜雀認真投入工作,一部分原因來自他對政大的感激。回憶求學階段,無論是充滿遠見又有開創力的施文森老師、晚上11點還在巡視校園,律己嚴謹的李元簇老師,或是精通法文、從不遲到早退的張彝鼎老師、全力支持改革的朱建民院長等,都是歐喜雀經師兼人師的榜樣。
「到現在,我走在路上偶然遇到同為政大畢業的校友,都會互稱學長、學弟。」歐喜雀很驕傲,「政大人就是會互相扶持」。
歐喜雀助教與法學院同學分享他的政大回憶。攝影/王劭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