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文教處副處長蔡生當(右)致詞,左為大陸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杰。攝影/馬可珍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由法學院辦理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99年度「大陸地區法律研究生來台研習」,8日舉行成果發表會。10位博士生報告研究成果、分享兩個多月來在台灣的生活心得,推崇政大學習環境良好,也期待兩岸能持續交流。
陸委會文教處副處長蔡生當希望同學能「把握機會互相切磋、學習,這是非常寶貴、難得的經驗」,同時感謝政大法學院提供橋樑,為兩岸文化的交流盡力。
大陸法制中心主任王文杰認為,法學院連續六年辦理大陸生來台研習,「雙方在法學領域的意見交換上,已建立了綿密關係。」希望同學們在離開之後,仍然有機會共同合作研究。
在台灣生活兩個月,大陸同學都留下許多珍貴回憶,也肯定政大的學習環境。廈門大學揭捷提到,法學院40多位教師都擁有美、德等國博士學位,「師資力量的精銳與雄厚,為學生提供良好國際視野與平台。」
指導教授王海南(左)吳瑾瑜(右)等人評論大陸同學論文。攝影/馬可珍
----------------------------------------------------------------------------------
清華大學鞠成偉讚許政大圖書館藏書豐富,各種資料文獻充足。「環境安靜、設施完善,對我的畢業論文助益甚大。」他說,對許多第一次來台的中國同學而言,政大師資優秀、風景秀美,學術資源豐富,名符其實是個優秀「大」學。
大陸同學對政大法律系學生也留下深刻印象,「謹慎不失活潑、課前認真準備、課堂上積極討論。」他們都說:「台灣同學很優秀、也很熱情溫暖。」
此次來台交換的大陸生,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在法學院學習兩個月,也到法扶基金會、立法院、司法院、海基會、法律事務所等9個單位觀摩見習。法學院舉辦大陸生來台研究成果發表會,10位博士生報告研究成果,並分享兩個月在台心得。攝影/馬可珍
----------------------------------------------------------------------------------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法律服務社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開放師生與民眾利用
指導老師劉宏恩指出,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是政大法服最大特色之一,也認為任何法律人的專業都不應該只用以取悅自己。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由法律系學生組成「法律服務社」,即日起每週一、三、六在政大集英樓三樓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開放師生與民眾洽詢使用。
法學院表示,「政大法律服務社」成立於民國59年,由法律系前系主任施文森創設,當時是各大學法律相關科系創舉,期待培養法律系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淑世精神,落實法學教育、學以致用。
現任社團指導老師劉宏恩指出,政大法服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實際接觸不同案例,同學們都在成長。」從大學部開始學習接待當事人、填寫案件記錄;成為研究生之後繼續指導學弟妹,甚至通過國考後還願意擔任義務律師,「就像三明治一樣,這是政大法律服務社最可貴的傳承精神。」
有別於他校類似社團,政大法服團隊中還聘請義務律師協助。劉宏恩說明,相較於其他欠缺律師、僅由法律系學生組成的服務團隊,「政大法服透過受過專業訓練、已開始執業的律師把關」,以完善的制度從當事人角度出發、體會遭遇困難時求助無門的切身之痛。
曾任社長、目前就讀法律碩二的劉奕榔從法服「得到很多」,回顧自己從大一開始加入,至今進入第六年,「能幫助人、又能訓練自己的法學思維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從對法律一竅不通的大一新生,到能解開民眾眼中艱澀的法律問題,劉奕榔說:「不管曾歷經多少困難,能實現初衷的感覺,非常驕傲。」
法律服務社多年來不但協助許多當事人解決生活中的法律難題,每年寒暑假也前往偏遠鄉鎮,提供各地民眾專業服務,至今已經在宜蘭、台中、彰化、南投等地都留下足跡。
劉宏恩提醒法律系同學,「任何法律人的專業都不應該只用以取悅自己。」他認為,通過國考、成為司法官也許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卻不是全部。在下鄉的過程中,同學們貼近都市化程度較低地區的生活,看事情的角度也變得不同。
劉奕榔也說,「在聆聽當事人訴苦的過程中,許多只存在於書本上的體系和基礎都生活化了。」
「到了大三,課業的壓力會讓很多人失去對這個社團的熱情。」劉奕榔也不例外,但體認到法律服務是長遠性的工作,加上深刻感受經驗傳承的重要性,他在制度最震盪的時刻毅然擔當社長重任,並完成許多制度改革,雖然過程中難免碰釘子,但「同時也在學習成長。」
現任社長、法律三莊凱如說,「每個法律問題的背後,都有每位當事人鮮明的面孔。」藉由實際法律服務,讓所有法律人體認,法律不再只是條文的堆砌、學說的背誦,透過服務,是夢想的起點。
※點選了解法律服務社相關資訊。
----------------------------------------------------------------------------------
前任社長劉奕榔分享6年法律服務經驗。攝影/王劭予
----------------------------------------------------------------------------------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由法律系學生組成「法律服務社」,即日起每週一、三、六在政大集英樓三樓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開放師生與民眾洽詢使用。
法學院表示,「政大法律服務社」成立於民國59年,由法律系前系主任施文森創設,當時是各大學法律相關科系創舉,期待培養法律系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的淑世精神,落實法學教育、學以致用。
現任社團指導老師劉宏恩指出,政大法服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能結合理論與實務,「透過實際接觸不同案例,同學們都在成長。」從大學部開始學習接待當事人、填寫案件記錄;成為研究生之後繼續指導學弟妹,甚至通過國考後還願意擔任義務律師,「就像三明治一樣,這是政大法律服務社最可貴的傳承精神。」
有別於他校類似社團,政大法服團隊中還聘請義務律師協助。劉宏恩說明,相較於其他欠缺律師、僅由法律系學生組成的服務團隊,「政大法服透過受過專業訓練、已開始執業的律師把關」,以完善的制度從當事人角度出發、體會遭遇困難時求助無門的切身之痛。
曾任社長、目前就讀法律碩二的劉奕榔從法服「得到很多」,回顧自己從大一開始加入,至今進入第六年,「能幫助人、又能訓練自己的法學思維是一件很值得的事。」從對法律一竅不通的大一新生,到能解開民眾眼中艱澀的法律問題,劉奕榔說:「不管曾歷經多少困難,能實現初衷的感覺,非常驕傲。」
法律服務社多年來不但協助許多當事人解決生活中的法律難題,每年寒暑假也前往偏遠鄉鎮,提供各地民眾專業服務,至今已經在宜蘭、台中、彰化、南投等地都留下足跡。
劉宏恩提醒法律系同學,「任何法律人的專業都不應該只用以取悅自己。」他認為,通過國考、成為司法官也許是人生的重要目標,卻不是全部。在下鄉的過程中,同學們貼近都市化程度較低地區的生活,看事情的角度也變得不同。
劉奕榔也說,「在聆聽當事人訴苦的過程中,許多只存在於書本上的體系和基礎都生活化了。」
「到了大三,課業的壓力會讓很多人失去對這個社團的熱情。」劉奕榔也不例外,但體認到法律服務是長遠性的工作,加上深刻感受經驗傳承的重要性,他在制度最震盪的時刻毅然擔當社長重任,並完成許多制度改革,雖然過程中難免碰釘子,但「同時也在學習成長。」
現任社長、法律三莊凱如說,「每個法律問題的背後,都有每位當事人鮮明的面孔。」藉由實際法律服務,讓所有法律人體認,法律不再只是條文的堆砌、學說的背誦,透過服務,是夢想的起點。
※點選了解法律服務社相關資訊。
----------------------------------------------------------------------------------
前任社長劉奕榔分享6年法律服務經驗。攝影/王劭予
----------------------------------------------------------------------------------
中華龍網總經理葉奇鑫 3日分享法律人多元發展經驗
【法學院記者詹義豪報導】因應跨領域時代潮流,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資訊與法律」課程11月3日邀請中華龍網總經理葉奇鑫,以「如何成為四核心多工處理的法律人」為題,分享從檢察官到企業主管的多元職涯經驗。
法科所表示,曾任檢察官、eBay安全長與露天市集營運長的葉奇鑫,目前擔任中華龍網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於交大電子系及東吳法研所的他,不但考取律師及司法官,在檢察官任內表現也十分優異。
葉奇鑫在法務部負責資訊安全業務,承辦電腦犯罪、智慧財產權立法、查緝政策、教育訓練等工作;同時擔任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章」撰稿人,主導全國性大規模盜版查緝任務,並曾代表台灣參與特別301談判事務,傑出表現受到許多企業界青睞,而後延攬進入業界。
這場演講3日下午2時在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行,葉奇鑫將分享如何在跨領域背景中培養競爭力、在業界闖出一片天的經驗,開放全校同學參與。
----------------------------------------------------------------------------------
法科所表示,曾任檢察官、eBay安全長與露天市集營運長的葉奇鑫,目前擔任中華龍網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於交大電子系及東吳法研所的他,不但考取律師及司法官,在檢察官任內表現也十分優異。
葉奇鑫在法務部負責資訊安全業務,承辦電腦犯罪、智慧財產權立法、查緝政策、教育訓練等工作;同時擔任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章」撰稿人,主導全國性大規模盜版查緝任務,並曾代表台灣參與特別301談判事務,傑出表現受到許多企業界青睞,而後延攬進入業界。
這場演講3日下午2時在綜合院館北棟13樓法學院會議室舉行,葉奇鑫將分享如何在跨領域背景中培養競爭力、在業界闖出一片天的經驗,開放全校同學參與。
----------------------------------------------------------------------------------
促進法學研究進展 法學院與日本神戶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左)與院長方嘉麟(右)簽約後合影留念。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28日與日本神戶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成為法學院第38所締約學校。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與院長方嘉麟期盼在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與研究計畫上廣泛密切合作,促進法學研究與學術專業進展。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左)與院長方嘉麟(右)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攝影/王劭予
----------------------------------------------------------------------------------神戶大學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素有「東一橋、西神大」美譽,政商界影響力極大。成立百餘年的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歷史悠久,培育許多優秀人才。包括前法學院院長賴源河、現任法學院副院長暨法律系系主任林國全等皆是神戶大學校友。
政大法學院近年致力走向國際學術舞台、發展自我特色,已和全球多所大學締結穩定學術關係。本次在法律系教授劉宗德、陳洸岳、郭明政等人積極奔走下,與神戶大學簽訂多項協議,包括每年兩位交換生互訪、論文刊物交流、共同研究等等,對培養具國際性宏觀視野的法律人才多所助益。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致詞。攝影/王劭予
----------------------------------------------------------------------------------
院長方嘉麟相信,「簽訂協約能對未來更持續穩健,產生更具前瞻性、實質性的交流成果。」神戶大學法學部長井上典之也認為,「這對雙方法學交流將是一大躍進。」他也讚許政大法學院研究踏實、與實務緊密連接,密切互動有助於雙方自省與進步。
本次來訪的井上典之教授,在憲法及運動法領域享有盛名。簽約儀式後,井上教授演講「日本職業運動員是否為勞工的法律爭議」(Legal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 Players as Workers in Japan)。
----------------------------------------------------------------------------------
法學院師生聆聽井上典之教授演講。攝影/王劭予
----------------------------------------------------------------------------------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28日與日本神戶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成為法學院第38所締約學校。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與院長方嘉麟期盼在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與研究計畫上廣泛密切合作,促進法學研究與學術專業進展。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左)與院長方嘉麟(右)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攝影/王劭予
----------------------------------------------------------------------------------神戶大學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素有「東一橋、西神大」美譽,政商界影響力極大。成立百餘年的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歷史悠久,培育許多優秀人才。包括前法學院院長賴源河、現任法學院副院長暨法律系系主任林國全等皆是神戶大學校友。
政大法學院近年致力走向國際學術舞台、發展自我特色,已和全球多所大學締結穩定學術關係。本次在法律系教授劉宗德、陳洸岳、郭明政等人積極奔走下,與神戶大學簽訂多項協議,包括每年兩位交換生互訪、論文刊物交流、共同研究等等,對培養具國際性宏觀視野的法律人才多所助益。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法學研究科長井上典之致詞。攝影/王劭予
----------------------------------------------------------------------------------
院長方嘉麟相信,「簽訂協約能對未來更持續穩健,產生更具前瞻性、實質性的交流成果。」神戶大學法學部長井上典之也認為,「這對雙方法學交流將是一大躍進。」他也讚許政大法學院研究踏實、與實務緊密連接,密切互動有助於雙方自省與進步。
本次來訪的井上典之教授,在憲法及運動法領域享有盛名。簽約儀式後,井上教授演講「日本職業運動員是否為勞工的法律爭議」(Legal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 Sport Players as Workers in Japan)。
----------------------------------------------------------------------------------
法學院師生聆聽井上典之教授演講。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舉辦歐盟FP7研討會 各國學者共襄盛舉
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中)與歐盟學者相見歡。攝影/魏伯任
----------------------------------------------------------------------------------
【法學院記者張喻閔報導】政大首例,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參與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團隊,初步研究成果於21、22日「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 歐盟架構計畫—生物辨識科技與法律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透過產、官、學三方對話,促進生物辨識科技、人權倫理與法規政策層面科際整合研究。
陳起行指出,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為歐盟主導的研究計畫,目的在於促進全人類自然與人文科學研究,是國際間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計畫。陳起行加入子計畫RISE (Rising Pan European &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Biometrics & Security Ethics)合作伙伴,並與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及助理教授劉定基共同執行。
會中邀請義大利CSSC研究中心馬丁尼(Emilio Mordini)博士、中國科學院主任李子清與資策會、中研院等國內外相關科技、法律、政策專家學者與會。美國在台協會Nicholas Manske特別應邀出席歡迎茶會,表達對活動的祝賀與重視。
----------------------------------------------------------------------------------
FP7研討會合影。攝影/魏伯任
----------------------------------------------------------------------------------
Mordini博士為羅馬La Sapienza大學醫學院教授,專長為生物倫理與臨床心理分析,同時為義大利科學、社會與公民研究中心(CSSC)執行長,是歐盟RISE計畫主要負責人。Mordini於演講中指出,生物辨識科技的進展來自於社會中的身分認同需求,此項科技的應用已結合法律、刑事訴訟、人權倫理與政策規範等議題,影響所及包括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公民自由等各層面。如何透過各領域專家研究出符合人文倫理的科技法律政策,為各國運用科技時刻不容緩的議題。
陳起行表示,現今生物辨識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廣泛,卻忽略隱私權管理及倫理規範等問題,政大法律系將以法學專長投入這項研究計畫,「希望帶動國際間的討論,建立歐、美、亞洲跨國、跨領域的永續對話平台」,提升我國對科技法律與人文倫理結合之重視。
為期2日的研討會共進行10場演講,研究成果將於會後集結出版。陳起行期待,藉由本次活動,促進兩岸華人社會就有關隱私、生物科技應用與倫理議題討論,進而開啟日後相關學術研究。
----------------------------------------------------------------------------------
FP7研討會發表實況。攝影/魏伯任
----------------------------------------------------------------------------------
----------------------------------------------------------------------------------
【法學院記者張喻閔報導】政大首例,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參與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團隊,初步研究成果於21、22日「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 歐盟架構計畫—生物辨識科技與法律倫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透過產、官、學三方對話,促進生物辨識科技、人權倫理與法規政策層面科際整合研究。
陳起行指出,歐盟第七架構計畫(Seventh Frame Programme)為歐盟主導的研究計畫,目的在於促進全人類自然與人文科學研究,是國際間重要的大型跨國研究計畫。陳起行加入子計畫RISE (Rising Pan European &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Biometrics & Security Ethics)合作伙伴,並與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及助理教授劉定基共同執行。
會中邀請義大利CSSC研究中心馬丁尼(Emilio Mordini)博士、中國科學院主任李子清與資策會、中研院等國內外相關科技、法律、政策專家學者與會。美國在台協會Nicholas Manske特別應邀出席歡迎茶會,表達對活動的祝賀與重視。
----------------------------------------------------------------------------------
FP7研討會合影。攝影/魏伯任
----------------------------------------------------------------------------------
Mordini博士為羅馬La Sapienza大學醫學院教授,專長為生物倫理與臨床心理分析,同時為義大利科學、社會與公民研究中心(CSSC)執行長,是歐盟RISE計畫主要負責人。Mordini於演講中指出,生物辨識科技的進展來自於社會中的身分認同需求,此項科技的應用已結合法律、刑事訴訟、人權倫理與政策規範等議題,影響所及包括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公民自由等各層面。如何透過各領域專家研究出符合人文倫理的科技法律政策,為各國運用科技時刻不容緩的議題。
陳起行表示,現今生物辨識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廣泛,卻忽略隱私權管理及倫理規範等問題,政大法律系將以法學專長投入這項研究計畫,「希望帶動國際間的討論,建立歐、美、亞洲跨國、跨領域的永續對話平台」,提升我國對科技法律與人文倫理結合之重視。
為期2日的研討會共進行10場演講,研究成果將於會後集結出版。陳起行期待,藉由本次活動,促進兩岸華人社會就有關隱私、生物科技應用與倫理議題討論,進而開啟日後相關學術研究。
----------------------------------------------------------------------------------
FP7研討會發表實況。攝影/魏伯任
----------------------------------------------------------------------------------
歐盟PF7研討會 21日法學院盛大展開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陳起行教授以「個人資料保護之比較研究與國際間最佳實踐計畫的探討」計畫成為政大首例,成功參與第七期歐盟科研架構計畫團隊(Framework Program,FP),初步研究成果將於21、22兩日,於綜合院館北棟13樓會議室舉辦 「FP7 RISE Taiwan Conference」研討會,內容豐富,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計畫主持人陳起行表示,本研討會邀請台灣、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主要目的為促進生物辨識之技術、倫理與法規範層面,提供各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和官員一個對話平台。
陳起行說,加入歐盟FP7團隊可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萊布尼茲法學研究中心、義大利CSSC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及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合作,組成跨國團隊研究。「這個經驗非常難得。」除陳起行外,本計畫尚包括法學院劉宏恩、劉定基老師兩位協同主持人。
談及研究目標,陳起行以美國知名超市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為例,這家著名企業曾以專業技術追蹤顧客曾購買的所有物品,表面上似乎能為消費者更快速掌握消費清單,「但仔細一想,這讓我們隱私權全都攤在陽光下。」這也讓他反思,生物辨識科技雖然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經常逾越隱私權管理界限、倫理規範等問題。
陳起行指出,生物識別技術的優點在於更安全、更可靠,其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它要求用戶本人親自出現在識別現場,而且操作時不用攜帶識別標識或記憶密碼,非常簡便。但其也因具有侵入性,並且可能危及個人隱私、致使個人身分遭竊。
陳起行說明目前學界關注問題,在於個人隱私問題,包括個人生物特徵資訊是否遭到不當使用、竄改或遭罪犯偷竊販賣、複製,又或者未經個人同意即授權由政府或企業加以使用等議題。因此他以生物辨識科技及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衝突為題,期盼透過研究、專家討論,在高科技及隱私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生物辨識科技在之應用在全球已是熱門話題,但萬能技術與個人隱私安全的衝突將如何找到中間值,亦是引人關注的焦點。陳起行期待,21日揭開序幕的研討會能為本次研究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本次研討會將全程以英文進行。
計畫主持人陳起行表示,本研討會邀請台灣、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主要目的為促進生物辨識之技術、倫理與法規範層面,提供各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和官員一個對話平台。
陳起行說,加入歐盟FP7團隊可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萊布尼茲法學研究中心、義大利CSSC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及香港理工大學等一流研究機構合作,組成跨國團隊研究。「這個經驗非常難得。」除陳起行外,本計畫尚包括法學院劉宏恩、劉定基老師兩位協同主持人。
談及研究目標,陳起行以美國知名超市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為例,這家著名企業曾以專業技術追蹤顧客曾購買的所有物品,表面上似乎能為消費者更快速掌握消費清單,「但仔細一想,這讓我們隱私權全都攤在陽光下。」這也讓他反思,生物辨識科技雖然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經常逾越隱私權管理界限、倫理規範等問題。
陳起行指出,生物識別技術的優點在於更安全、更可靠,其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它要求用戶本人親自出現在識別現場,而且操作時不用攜帶識別標識或記憶密碼,非常簡便。但其也因具有侵入性,並且可能危及個人隱私、致使個人身分遭竊。
陳起行說明目前學界關注問題,在於個人隱私問題,包括個人生物特徵資訊是否遭到不當使用、竄改或遭罪犯偷竊販賣、複製,又或者未經個人同意即授權由政府或企業加以使用等議題。因此他以生物辨識科技及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衝突為題,期盼透過研究、專家討論,在高科技及隱私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生物辨識科技在之應用在全球已是熱門話題,但萬能技術與個人隱私安全的衝突將如何找到中間值,亦是引人關注的焦點。陳起行期待,21日揭開序幕的研討會能為本次研究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本次研討會將全程以英文進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