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大學交換生,左起胥博懷、鄭惟駿、詹傑翔。 攝影/王劭予
----------------------------------------------------------------------------------
【法學院記者黃逸豪、吳愛玲報導】日本金澤大學日前公布「促進國際交流特別招生」錄取名單,法學院推薦4位同學全數錄取,獲得金澤大學提供每月6-7萬日幣獎學金,將自4月起至赴金澤大學研習一年。對於法學院學生百分百錄取率的優異成績,院長方嘉麟表示,「學生十分優秀,這是法學院莫大的光榮」。
這四位同學包括法科所詹傑翔、鄭惟駿、張華嘉,以及法律系碩士班畢業生胥博懷,承辦人馬可珍稱讚,「他們除具備法律專業外,更擁有醫療、農業等雙領域背景」。院長方嘉麟期望同學們「不僅能在語言與文化上有所斬獲,更能結合科技與法律專門知識,為台灣跨領域整合貢獻心力」。
金澤大學為響應日本政府擴大國際交流政策,98年底特別提供100多個國際學生名額,提供姐妹校學生赴金澤大學研習的機會。承辦人馬可珍表示,審查分兩階段,書面審查通過後,再由金澤大學出身台灣、負責國際交流的陳一教授等四人來台面試。
金澤大學為一綜合型大學,學術資源豐富多樣,研究領域涵蓋人文、理工、醫療、教育、法務等科系,同時設立附屬醫院及研究中心。這次獲得金澤大學研習的同學,都將獲得對方提供獎學金及學費全免或半免優惠,金澤大學也將安排指導教授,提供專業法律課程進修,協助同學進行特定主題研究。
院長方嘉麟表示,法學院自94年起與金澤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歷年均交換學生互訪,雙方保持良好互動關係。除金澤大學外,法學院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大陸等30多所大學也已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提供許多赴外國留學的機會,方嘉麟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留意法學院網站相關訊息。
即將赴金澤大學研習的鄭惟駿認為,語言是出國留學不可或缺的能力,他鼓勵有心出國的同學要先打好語言基礎,「最好能通過日語檢定一級,並應多注意各種留學資訊」。胥博懷則期許自己能把握交換機會,計畫完成一篇三萬字的小論文,並加強日語能力、準備LSAT考試,充分體驗日本生活。同時建議學弟妹「多把握機會、多充實自己的學經歷背景、如果有興趣一定要努力爭取」。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法律系首屆傑出系友劉鐵錚 致力法學院師資完整
劉鐵錚教授。 照片提供/法學院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成立至今即將走入半個世紀的政大法律,培育出許多國家、社會的傑出人才,其中不乏選擇回到母校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民國54年第一屆系友劉鐵錚教授就是其中一人,早期致力充實法學院師資,奠定政大法學院基礎。
「我回來政大,就像是回家的感覺一樣。」民國60年自美返台、隨即在政大任教的劉鐵錚,回憶起當年求學生活,「教憲法的阮毅成老師是個才子,文學、法學都有很好的素養;教授國際公法、私法的張彝鼎教授灌輸我們很多觀念,親切隨意。」劉鐵錚也提及,當時念法律的女同學很少,對法律有興趣的大多是男生,前立委尤清及已故的黃越欽教授都是同班同學。
早年相較於台大,政大法律的專任師資明顯不足。民國66年擔任系主任,劉鐵錚毅然決定不再續聘多位兼任教師。「當然他們都是法學權威,相當優秀。」但他認為,外校兼課教師太多,專任師資少,對一個系的發展並非長久之道。「我們不培養自己的專任教師,永遠依賴別人,也很難對這個系產生認同感。」那段時間內,劉鐵錚陸續徵聘法治斌、陳敏、蘇永欽、賴源河等多位教師,比例成長相對完整。
他進一步強調,自己並不以門戶之見評斷師資,「當時做出不續聘的決定情非得已,我十分肯定這些老師對政大法律系的付出。」劉鐵錚民國74年出任第五、六屆司法院大法官,83年主動辭去政大教職。「我主張新陳代謝」,他希望能多給年輕人機會,「一個人在同樣的位置上太久,進步也就緩慢」。
自初執教鞭至今已走過39個年頭,劉鐵錚談起與學生的互動滿懷欣慰喜悅。立委李慶華、司法院秘書長謝文定、回母校貢獻所學的法治斌、段重民,皆為門下桃李。他與學生互動良好,要求自己要記住同學的姓名,而許多同學畢業後,也從不間斷寄送教師節賀卡給他,「我把這些都視為瑰寶,也許有一天會拿出來展覽。」
近40年教學生涯,劉教授認知,現今台灣社會走向,需要更多優秀的法律人才,「分組教學下才能達成培育不同專長人才的目標」,分工愈趨細膩,對民主法治國家的建立也是一大助益。他也建議,法律人不須將所有心力投注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家考試,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錯的選擇。
----------------------------------------------------------------------------------
黃源盛教授(左)、陳惠馨特聘教授(右)訪問劉鐵錚教授。 照片提供/法學院
----------------------------------------------------------------------------------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成立至今即將走入半個世紀的政大法律,培育出許多國家、社會的傑出人才,其中不乏選擇回到母校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民國54年第一屆系友劉鐵錚教授就是其中一人,早期致力充實法學院師資,奠定政大法學院基礎。
「我回來政大,就像是回家的感覺一樣。」民國60年自美返台、隨即在政大任教的劉鐵錚,回憶起當年求學生活,「教憲法的阮毅成老師是個才子,文學、法學都有很好的素養;教授國際公法、私法的張彝鼎教授灌輸我們很多觀念,親切隨意。」劉鐵錚也提及,當時念法律的女同學很少,對法律有興趣的大多是男生,前立委尤清及已故的黃越欽教授都是同班同學。
早年相較於台大,政大法律的專任師資明顯不足。民國66年擔任系主任,劉鐵錚毅然決定不再續聘多位兼任教師。「當然他們都是法學權威,相當優秀。」但他認為,外校兼課教師太多,專任師資少,對一個系的發展並非長久之道。「我們不培養自己的專任教師,永遠依賴別人,也很難對這個系產生認同感。」那段時間內,劉鐵錚陸續徵聘法治斌、陳敏、蘇永欽、賴源河等多位教師,比例成長相對完整。
他進一步強調,自己並不以門戶之見評斷師資,「當時做出不續聘的決定情非得已,我十分肯定這些老師對政大法律系的付出。」劉鐵錚民國74年出任第五、六屆司法院大法官,83年主動辭去政大教職。「我主張新陳代謝」,他希望能多給年輕人機會,「一個人在同樣的位置上太久,進步也就緩慢」。
自初執教鞭至今已走過39個年頭,劉鐵錚談起與學生的互動滿懷欣慰喜悅。立委李慶華、司法院秘書長謝文定、回母校貢獻所學的法治斌、段重民,皆為門下桃李。他與學生互動良好,要求自己要記住同學的姓名,而許多同學畢業後,也從不間斷寄送教師節賀卡給他,「我把這些都視為瑰寶,也許有一天會拿出來展覽。」
近40年教學生涯,劉教授認知,現今台灣社會走向,需要更多優秀的法律人才,「分組教學下才能達成培育不同專長人才的目標」,分工愈趨細膩,對民主法治國家的建立也是一大助益。他也建議,法律人不須將所有心力投注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家考試,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錯的選擇。
----------------------------------------------------------------------------------
黃源盛教授(左)、陳惠馨特聘教授(右)訪問劉鐵錚教授。 照片提供/法學院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