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威克大學Paliwala教授分享法社會學研究與教學經驗。照片提供/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
【法學院政大基法中心訊】英國Warwick大學法學院教授Abdul Paliwala於國立中正大學施慧玲教授陪同下,5月24日受邀至政大法學院參與「法社會學的研究與教學」討論會(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Socio-Legal Studies)。該會由基法中心王曉丹副教授主持,陳惠馨教授、中正大學施慧玲教授及研究生若干人到場參與,共同進行法社會學議題及教學方法經驗分享。
Abdul Paliwala為英國Warwick大學法學院教授兼國際發展與人權法研究所所長、英國法律教學軟體聯盟主席、英國IOLIS法律教學軟體開發者及英國法律教育中心籌設主任。Abdul Paliwala教授專長為國際人權議題,於國際上享有盛名。
基法中心陳惠馨教授(左2)發言。照片提供/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
Paliwala教授首先說明英國法社會學學術發展過程,分享自己學習法律的過程與經驗。他指出,早期英國法學院的教學,著重律師考試中的重要法條(Black letter law),然而,從197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法社會學研究方法,將法律研究範疇擴展至法律和社會的整體研究,成為一般普遍性(Common)的法律專業學科。研究方法方面,則是藉由個人式的訪談(interview)或是融入當地觀察對象的日常生活,從中了解法律如何於社會中運作。Paliwala認為,法律本身並非僅是促使社會變遷的工具(Law is not just the tool for the change),而是法律於社會的實際運作情形所反映出法律與社會的連結性。
基法中心陳惠馨教授詢問法社會學研究方法(Methodology)及法社會學(Sociology of Law)和法律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Law)兩者的差異性,Paliwala教授除分享自身的田野經驗外,亦提供英國法社會學教學等相關經驗,對英國及臺灣兩地當前的法社會學現況及未來發展,討論進一步交流的可能性。
法研所同學熱烈參與。照片提供/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
法科所同學勤定芳關注法社會學在英國法律及學術發展上的定位及發展過程,亦好奇Paliwala在經過多年學術研究後,是否仍認為是法社會學有趣?法研所基法組同學江維萱,以電影「不能沒有你」中的故事內容為例,分享如何從法社會學角度出發為思考;法研所基法組同學江可捷則提出法社會學研究主體性(Subjectivity)等相關問題等。
主持人王曉丹副教授在每一個問答之後,針對Abdul Paliwala教授的回答提出進一步的問題與討論,使得此次會議成為一個演講者與參與者可以充分對話、來回辯證的思考過程。Paliwala教授讚許同學相關提問的法社會學意識,彼此討論相當熱烈,提供與會教授及同學法社會學研究的多元視野。主持人王曉丹副教授(左4)提出進一步的問題與討論。照片提供/基礎法學研究中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