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長方嘉麟(左)、法學院教授蘇永欽(中)與研發長周麗芳討論中國法研究相關進程。照片提供/研發處
----------------------------------------------------------------------------------
【研發處訊】近年面臨中國大陸崛起,世界各國經濟體系轉變,中國學研究也相當熱門。政治大學法學院與研發處共同探討台灣未來法學研究,認為未來將是中國法學研究黃金十年,如台灣能把握機會,取得研究領導地位,可促進法學走向國際化,提升國際影響力。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走向高度市場經濟化和法制化。講座教授蘇永欽表示,中國建立以法治國體制,但內部卻沒有一套具系統的法學研究和整理。基於歷史文化和語言優勢,台灣更容易掌握中國法學研究,能從中建立一套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
針對過去法學相關研究與學術研討會多以國內規範為準則,缺乏國際視野,導致法學研究處於閉門造車的窘境,蘇永欽指出,台灣具備「國際化橋樑」的功能。由於法學研究必須透過文本理解,台灣和中國間具文化親近性,懂得原始文字就能獨占研究路口。
蘇永欽也認為,對於中國準備在十年內編纂法律典籍,台灣也可透過法學的型塑參與給予意見,逐漸取得領導位置,間接影響中國法律形成。也就是說,只要台灣能掌握未來關鍵十年建立新典範的契機,就可提升法學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和知名度。
蘇永欽表示,大陸經濟體制與政治實體法制挑戰巨大,但對政大法學院而言,由於較早投入中國法學領域、也較年輕化,調整困難度上相對較低。
此外,政大辦理大陸學生短期交換經驗充足,法學院教授在大陸出版著作最多,在中國法學界有相當影響力,且多次舉辦中國法學研討會、課程研究、學術交流,非常合適發展中國法學研究。
不過蘇永欽補充,因為法學研究涉及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等不同專長和領域,必須跨校、跨領域推動,以法律為底蘊,整合各界資源。
研究題材上,蘇永欽建議加強與大陸交換生互動,建立平台。配合高等教育增加彼此學術交流,刺激研究思維和角度,影響下一代法律界人才的價值觀。
實行策略和目標方面,蘇永欽表示,中國法律層面範圍太廣,可從某些議題研究開始,同時發行期刊,建立法學研究的權威性。
過去台灣法學較無國際地位,也不具發言影響力,蘇永欽希望未來能以最少的力量,取得更高的發言權和領導地位,同時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增加台灣法學研究的能見度。
研發長周麗芳表示,民生社會類的科學研究具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法學研究是規範性的研究,對整體社會具高度貢獻和影響,學校將全力協助中國法研究的深耕與擴散,積極提昇台灣競爭力。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結合生命和感動 法學院公益服務實習成果發表
法律系副教授江玉林代表政大法學院致贈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經理陳明里感謝狀。攝影/黃耀賞
----------------------------------------------------------------------------------
【法學院記者江可捷報導】法學院江玉林老師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18日舉辦成果座談會,邀集開課老師、行政人員及服務機構對談。法學院長方嘉麟表示,服務課程設計以「關懷」與「服務」為宗旨,鼓勵同學參與公益、運用所學,親身經歷生命經驗。
經過一學期參與和回饋,同學不僅展現豐富的書面報告,法律一李晏睿等人也製作短片,透過影像了解輪椅使用者在綜合院館、藝文中心,甚至校園公車等處面臨的障礙,體會校園環境中的不便。
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經理陳明里肯定,「這部影片讓更多人能分享障礙問題」,同時指出台灣營建法規缺失。負責政大無障礙空間改良調查的諮商心理師謝喬安認同,法律系同學透過影片呈現校園無障礙設施的方法值得嘉許,「可以作為學校未來改進的參考」。法律系教授姜世明也回應,法規應更加考量身障者的需求。
針對「公益服務實習」課程規劃與安排,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潘竹芳建議,可讓學生「先理解身心障礙,學會如何互動」後,再進行服務。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行政組長張嘉玲回憶,授課時她不斷問自己「可以給同學什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板橋分會主任陳淑女則希望同學先參與說明會,了解後再實地服務。
授課教師江玉林檢討也認為,前置作業應更深入,使同學瞭解機構,「讓志工服務能結合生命和感動」。會後江玉林代表政大法學院致贈感謝狀給各機構,感謝這些機構的熱心合作。
曾開設類似課程的助理教授林佳和提醒,應檢討服務課程的定位,「斟酌同學反應,找出與機構互動的更好模式」。法學院99年度第一學期將由副教授孫迺翊開設服務課程,孫老師預計採取「一半校內、一半校外」的模式,並健全意外、第三人保險制度,降低服務可能遭遇的風險。
----------------------------------------------------------------------------------
法律系副教授江玉林本學期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期末舉辦成果座談會。攝影/黃耀賞
----------------------------------------------------------------------------------
----------------------------------------------------------------------------------
【法學院記者江可捷報導】法學院江玉林老師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18日舉辦成果座談會,邀集開課老師、行政人員及服務機構對談。法學院長方嘉麟表示,服務課程設計以「關懷」與「服務」為宗旨,鼓勵同學參與公益、運用所學,親身經歷生命經驗。
經過一學期參與和回饋,同學不僅展現豐富的書面報告,法律一李晏睿等人也製作短片,透過影像了解輪椅使用者在綜合院館、藝文中心,甚至校園公車等處面臨的障礙,體會校園環境中的不便。
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經理陳明里肯定,「這部影片讓更多人能分享障礙問題」,同時指出台灣營建法規缺失。負責政大無障礙空間改良調查的諮商心理師謝喬安認同,法律系同學透過影片呈現校園無障礙設施的方法值得嘉許,「可以作為學校未來改進的參考」。法律系教授姜世明也回應,法規應更加考量身障者的需求。
針對「公益服務實習」課程規劃與安排,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潘竹芳建議,可讓學生「先理解身心障礙,學會如何互動」後,再進行服務。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行政組長張嘉玲回憶,授課時她不斷問自己「可以給同學什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板橋分會主任陳淑女則希望同學先參與說明會,了解後再實地服務。
授課教師江玉林檢討也認為,前置作業應更深入,使同學瞭解機構,「讓志工服務能結合生命和感動」。會後江玉林代表政大法學院致贈感謝狀給各機構,感謝這些機構的熱心合作。
曾開設類似課程的助理教授林佳和提醒,應檢討服務課程的定位,「斟酌同學反應,找出與機構互動的更好模式」。法學院99年度第一學期將由副教授孫迺翊開設服務課程,孫老師預計採取「一半校內、一半校外」的模式,並健全意外、第三人保險制度,降低服務可能遭遇的風險。
----------------------------------------------------------------------------------
法律系副教授江玉林本學期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期末舉辦成果座談會。攝影/黃耀賞
----------------------------------------------------------------------------------
政大首例 法律系陳起行成功參與歐盟FP7計畫
法律系陳起行教授成功率領團隊加入FP7計畫。照片提供/研發處
----------------------------------------------------------------------------------
【研發處訊】在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主動出擊下,法律系團隊最近以法律專長加入義大利生物辨識技術與倫理團隊,成功參與第七期歐盟科研架構計畫(Framework Program,FP),也為政大推動國際合作,帶來另一波研究風氣。
陳起行與義大利科技、社會與公民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 CSSC)合作,參與中心主持人Elimio Mordini博士負責的RISE計畫(Rising Pan-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Biometrics and Security Ethics),共同提升國際間對生物辨識及安全技術運用隱私權、倫理議題的重視。
陳起行表示,現今生物辨識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卻忽略隱私權管理及倫理規範等問題,計畫希望帶動國際間的討論,建立歐、美、亞洲跨國、跨領域的永續對話平台。
陳起行之外,團隊成員還包括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助理教授劉定基兩位協同主持人,目標可為團隊注入法律觀點,與合作國家分享研究成果,建立長遠的合作研究關係。
陳起行表示,計畫預計今年10月在政大舉辦兩天研討會,提供各國專家學者交流平台。也將與中國協和醫學院生物倫理研究所、中國生物辨識與安全研究中心合作,明年到北京舉辦專題研討會。
「參與FP7其實並不難」,陳起行強調,研究人員必須先清楚自己研究的重心。FP計畫重視跨領域合作,因此可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尋能夠互補的合作對象,提升對方合作意願。他也建議善用CORDIS(The commun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Service)網站,當中提供許多歐盟研究訊息,鎖定可能合作的計畫,主動與對方聯繫,就能獲得機會。
陳起行同時提醒,以RISE而言,希望透過台灣帶起亞洲區域、尤其是和中國的對話。他建議團隊能與大陸發展出合作模式,並與大陸合作伙伴共同進入國際學術環境,展開多國跨領域合作研究。
政大長期投入歐洲研究,連續舉辦26屆台歐會,最近更成為國科會歐盟FP7安全主題國家聯絡據點。研發長周麗芳指出,21世紀的世界發展中心在亞洲,透過政大團隊,引領更多學校共同籌組研究團隊,與歐洲各國合作,相信未來會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
----------------------------------------------------------------------------------
【研發處訊】在法律系教授陳起行主動出擊下,法律系團隊最近以法律專長加入義大利生物辨識技術與倫理團隊,成功參與第七期歐盟科研架構計畫(Framework Program,FP),也為政大推動國際合作,帶來另一波研究風氣。
陳起行與義大利科技、社會與公民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ce, Society, and Citizenship, CSSC)合作,參與中心主持人Elimio Mordini博士負責的RISE計畫(Rising Pan-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Biometrics and Security Ethics),共同提升國際間對生物辨識及安全技術運用隱私權、倫理議題的重視。
陳起行表示,現今生物辨識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廣泛,但卻忽略隱私權管理及倫理規範等問題,計畫希望帶動國際間的討論,建立歐、美、亞洲跨國、跨領域的永續對話平台。
陳起行之外,團隊成員還包括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助理教授劉定基兩位協同主持人,目標可為團隊注入法律觀點,與合作國家分享研究成果,建立長遠的合作研究關係。
陳起行表示,計畫預計今年10月在政大舉辦兩天研討會,提供各國專家學者交流平台。也將與中國協和醫學院生物倫理研究所、中國生物辨識與安全研究中心合作,明年到北京舉辦專題研討會。
「參與FP7其實並不難」,陳起行強調,研究人員必須先清楚自己研究的重心。FP計畫重視跨領域合作,因此可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尋能夠互補的合作對象,提升對方合作意願。他也建議善用CORDIS(The commun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Service)網站,當中提供許多歐盟研究訊息,鎖定可能合作的計畫,主動與對方聯繫,就能獲得機會。
陳起行同時提醒,以RISE而言,希望透過台灣帶起亞洲區域、尤其是和中國的對話。他建議團隊能與大陸發展出合作模式,並與大陸合作伙伴共同進入國際學術環境,展開多國跨領域合作研究。
政大長期投入歐洲研究,連續舉辦26屆台歐會,最近更成為國科會歐盟FP7安全主題國家聯絡據點。研發長周麗芳指出,21世紀的世界發展中心在亞洲,透過政大團隊,引領更多學校共同籌組研究團隊,與歐洲各國合作,相信未來會展現更亮眼的成績,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
參與公益 法律系陳長文、劉定基鼓勵同學貢獻所學
法學院兼任教授陳長文。照片提供/法學院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助理教授劉定基與兼任教授陳長文,日前在一起國賠案件中提供法律意見,並獲得縣府採納,為當事人爭取權益。他們鼓勵同學實地參與社會公益,「勇於利用所學、別小看自己的能力。」
這起案件發生在花蓮縣,一名國小老師從民國91年起連續性侵學童,97年揭發後、遭重判18年,已入監服刑。學校兩任校長及教導主任知情卻未依法通報,遭司法院公懲會懲戒,被害人於是向花蓮縣政府提出國賠,但縣府聲明因為過去並沒有相關類似案件,不願逕行國賠。
「這樣的結果對受害人是不是會造成二度傷害?」看了縣府聲明稿後,陳長文和劉定基共同投書媒體,主張「國賠是權利,不是恩給」。兩人指出,國賠協議程序的設計,主要在便利人民、簡化賠償程序、避免當事人訟累及疏減訟源;案件如果符合國賠要件,縣政府應勇於承擔,期盼花蓮縣政府能審慎考量、重啟國賠程序。
重視政大師長提出的專業法律意見,花蓮縣長傅崑萁在投書登出隔天拜訪陳長文,雙方溝通觀念後,傅縣長決定邀請陳長文出任國賠委員會召集人、劉定基擔任諮詢委員;經與其他委員討論、建議縣府應負賠償責任後,傅縣長也展現魄力及誠意,尊重並接受委員會的決議。全案因此轉折,成為國內教師性侵由政府逕行國賠的首例。
針對此案發展,政大法律系友、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欣慰,認為「國賠金額的多寡並不代表正義、也無法平復已造成的傷害,但卻是政府的義務。」
看到這起國賠爭議案在半個月後圓滿落幕,陳長文和劉定基都很高興能幫助被害人及家屬,劉定基形容,「那種滿足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也建議法學院學生眼中不能只有課業,「關懷弱勢會增加學習動力,因為可以利用所學改變社會。」
劉定基提醒,透過法律實踐公平正義的重要性,勇敢表達意見、關心社會公益,「這是法律人永遠必須謹記的初衷。」他認為,能夠學以致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獲得的快樂與感動,「一定遠超過想像」。
----------------------------------------------------------------------------------
法學院助理教授劉定基。照片提供/法學院
----------------------------------------------------------------------------------
----------------------------------------------------------------------------------
【法學院記者方怡文報導】法學院助理教授劉定基與兼任教授陳長文,日前在一起國賠案件中提供法律意見,並獲得縣府採納,為當事人爭取權益。他們鼓勵同學實地參與社會公益,「勇於利用所學、別小看自己的能力。」
這起案件發生在花蓮縣,一名國小老師從民國91年起連續性侵學童,97年揭發後、遭重判18年,已入監服刑。學校兩任校長及教導主任知情卻未依法通報,遭司法院公懲會懲戒,被害人於是向花蓮縣政府提出國賠,但縣府聲明因為過去並沒有相關類似案件,不願逕行國賠。
「這樣的結果對受害人是不是會造成二度傷害?」看了縣府聲明稿後,陳長文和劉定基共同投書媒體,主張「國賠是權利,不是恩給」。兩人指出,國賠協議程序的設計,主要在便利人民、簡化賠償程序、避免當事人訟累及疏減訟源;案件如果符合國賠要件,縣政府應勇於承擔,期盼花蓮縣政府能審慎考量、重啟國賠程序。
重視政大師長提出的專業法律意見,花蓮縣長傅崑萁在投書登出隔天拜訪陳長文,雙方溝通觀念後,傅縣長決定邀請陳長文出任國賠委員會召集人、劉定基擔任諮詢委員;經與其他委員討論、建議縣府應負賠償責任後,傅縣長也展現魄力及誠意,尊重並接受委員會的決議。全案因此轉折,成為國內教師性侵由政府逕行國賠的首例。
針對此案發展,政大法律系友、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欣慰,認為「國賠金額的多寡並不代表正義、也無法平復已造成的傷害,但卻是政府的義務。」
看到這起國賠爭議案在半個月後圓滿落幕,陳長文和劉定基都很高興能幫助被害人及家屬,劉定基形容,「那種滿足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也建議法學院學生眼中不能只有課業,「關懷弱勢會增加學習動力,因為可以利用所學改變社會。」
劉定基提醒,透過法律實踐公平正義的重要性,勇敢表達意見、關心社會公益,「這是法律人永遠必須謹記的初衷。」他認為,能夠學以致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從中獲得的快樂與感動,「一定遠超過想像」。
----------------------------------------------------------------------------------
法學院助理教授劉定基。照片提供/法學院
----------------------------------------------------------------------------------
訂閱:
文章 (Atom)